中國新春佳節前后,物價、信貸及進出口等經濟數據先后公布。盡管1月份CPI同比增長降至2%,但鑒于新年假期的季節性扭曲影響,以及1月份信貸數據超出預期,2013年通脹將保持穩定溫和增長,是否要及時管控社會融資總量,也值得關注。
先看物價指數。受中國新年季節性因素影響,1月份CPI同比增長下降至2%(上月CPI為2.5%),但1月份CPI環比增速繼續上升,環比增速為1.0%,主要受天氣寒冷導致蔬菜和豬肉價格回升的較大影響。另外,受住房和租房成本上升影響,1月份非食品價格回落至1.6%。如果剔除新年季節性扭曲影響,估計1月份CPI同比增長將超過2.5%,維持自2012年10月份以來趨勢。這暗示了2月份CPI上漲壓力較大。與此同時,生產者物價平減指數繼續下降,但收窄至1.6%,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近期的反彈趨勢及制造業PMI投入價格分類指數上升一致。
再看信貸數據。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2.54萬億,比上年同期多1.56萬億元,其中人民幣新增貸款為1.07萬億,同比增長近50%。另外,1月 M2同比增長15.9%。貨幣信貸數據同比增長大大超出預期,首先是由于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和環比增長分別為160%和70%,這種情況是罕見的;其次是主要受到約占社會融資規模50%以上的“影子銀行”規模波動影響,如銀行承兌匯票較前一個月增加一倍以上,表明信貸增速加快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影子銀行”。
至于進出口數據,受新年需求激增影響,1月份出口同比增長25%,顯著高于17.5%的市場預期,但環比增長卻下降6%。相對于出口同比數據易受春節季節性扭曲的影響,環比增速更值得關注。鑒于今年全球經濟前景仍具不確定性,未來出口依舊面臨挑戰。與此同時,1月份進口同比增長28.8%,但環比下降5.6%。據此,1月份貿易順差上升到292億美元,同比增速達7.7%。筆者據此估計,進口增速將繼續超過出口,2013年貿易順差所占GDP比重將繼續下降,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將維持在6.2附近。
基于1月份物價和信貸數據分析,1月份將可能是2013年CPI的底部,新年因素導致2月CPI同比增速或超3%,未來幾個月內國內通脹率仍將保持穩定溫和增長。
首先,最近中國國內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已出現回升。即使政府頒布重大的新措施以遏制房地產市場,但房地產價格依然維持上漲趨勢,導致租金上升,與居住相關的商品銷售強勁,如家具和家電。在未來數月,預計將可能繼續推高非食品的通脹率水平。
其次,全球實施量化寬松政策,推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導致中國面臨輸入性通脹壓力,進而導致貿易條件的惡化。但是,產能過剩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一些產業提高價格的能力。
再次,盡管自2012年10月開始食品價格有所反彈,但筆者預計,由于政府采取行動,如釋放凍豬肉儲備以確保豬肉價格的溫和上漲,豬肉供應較前一階段有所增加。這表明,2013年中國仍可控制由豬肉價格上漲帶動的食品價格上漲周期。
最后,考慮到2012年銀行貸款增長9.8%,但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22.9%,其中信托貸款增加了五倍,表明中國的貨幣環境因“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而大幅放松,對2013年通脹水平上升有不確定性影響。但依筆者之見,1月份信貸快速擴張是不可持續的,急需對“影子銀行”進行嚴厲管控,中國央行在其2012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已經表達了這一意向。
考慮到中國的貨幣環境將趨于回歸常態,預計從2013年第一季度開始,貨幣環境將可能適度收緊,這將減輕信貸快速增長引發通脹壓力。由此觀之,2013年全年通脹將逐漸上升達3.0%左右。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