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假陽性誤報”和“假陰性漏報”
假陽性指的是,候選人通過了審批流程并得到聘請,結果卻是個差勁的員工。與此相反的是假陰性(false negative),即本來會是優秀員工的候選人被拒絕了。誤報和漏報似乎同樣糟糕。不過,不管是在谷歌,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它們并不是一個意思。
求職者擔心假陰性漏報,因為它們意味著好人碰上了壞事——強硬的面試官或者亂來的問題妨礙了你得到本可以有出色表現的工作。從申請人的角度來看,這是極度不公平的。但對用人單位來說,假陰性漏報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賽迪承認:“我們不知道在篩選過程中,我們的系統有沒有漏報。之所以不知道,是因為我們沒有聘用他們。”
反過來說,聘人不當,卻是人人都看得見的。減少誤報是人力運營部的核心指令,“從組織成立之日起,就是佩奇、布林和埃里克的信念”。賽迪說,這就是為什么谷歌的招聘流程會冗長得令人抓狂。
這不只是谷歌的事情。南加州大學高效組織中心(California’s Center for Effective Organizations )的亞力克·利文森(Alec Levenson)說:“在上升的市場,比如20世紀90年代末,做出糟糕聘用決策的代價不大,公司可以漫不經心地對待招聘,因為要是員工不合適,他很快就會跳槽走掉。”
但現在可不是這樣了。員工像貼在石頭上的苔蘚一樣,死守著自己的崗位。越是表現不佳的員工,附著力越強。擺脫可疑聘入員工的唯一辦法就是解雇他,可這是一個令人心焦的流程。利文森解釋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就業保障法的保護,過去30年隨心所欲招聘的做法越來越行不通了。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招聘和解雇上畏首畏尾。哪怕在100個有資格起訴的人里,只有一兩個人真的上了法庭,都讓公司難以承受。”如今的聘用就像是過去的婚姻:要持久。盡管誤報并不招人喜歡,但“就算你徹底搞砸了一輪面試,也并不意味著失去了機會”。谷歌意識到面試本身就是信號。
在一輪面試中表現糟糕,沒什么大不了的。事實證明:得到了一名面試官強烈支持的候選人,表現好于從所有面試官那里得到及格分的候選人。因為他們就像是一部影片,能激發起少數人的熱情,而不是一味取悅所有人。
用“奧巴馬問題”,鼓勵互動
谷歌不鼓勵面試官提一些類似其他公司的傳統謎題,比如“為什么下水井井蓋是圓的”,面試官也不應該用以下瑣碎問題來檢測求職者的知識。如,解釋“dead beef”的意思。他們最好也別用以下這類神秘的術語,讓求職者犯迷糊。如,南非出現了延遲問題(latency problem)。試做診斷。
這些問題的缺點在于,它們的答案信息量不夠豐富,太容易記住。但谷歌的工程師,也和其他地方的工程師一樣,對人力運營部職員的話從來都只聽一半,還是照樣會問這種問題。以免你錯過好機會,下水井井蓋問題的答案是:“圓形的井蓋不會掉進洞口,正方形的井蓋卻會掉下去。”
谷歌的一位前面試官說:“你應該問開放式問題,測試問題解決能力和一般性知識,然后再深入細節。”谷歌最有特色、最多人效仿的面試題,都是能激發對話的簡短問題。
2008年1月26日,參議員兼總統候選人巴拉克? 奧巴馬,努力為自己塑造支持新經濟的形象。他訪問了谷歌總部,并當眾和埃里克? 施密特談了話。埃里克評論說,獲得總統這份工作很難,獲得谷歌的工作也很難。為檢驗奧巴馬的資格,埃里克問:“為100萬個32位整數排序,最有效的辦法是什么?”
奧巴馬的答復是:“總之,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錯的。”
這當然是個預先編好劇本的笑料,它引來一陣大笑。你可以到YouTube去看這段視頻。
谷歌會向應聘軟件工程師的求職者嚴肅地提出“奧巴馬問題”。這類人都知道,冒泡排序慢得可怕,所以奧巴馬所說的笑話才好笑。用冒泡排序法對100萬個數排序,就跟用一根針管灌滿游泳池差不多。
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或許可以如此開頭:“一切要看情況。”它取決于整數的構成,以及時間和內存的限制。求職者應該料到會問這些東西。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求職者談一談各種算法的相對優點,如何著手選擇最適合工作的工具。或許這是最難傳授,也最難學習的地方。
賽迪解釋說:“一般而言,我們并不會為了填補一個具體的工作崗位而招聘。谷歌一直在蛻變和成長,我們發現,人們可能會因為特定的任務而加入進來,但5年之后,卻做著完全相反的事情。不能只為了具體的工作招人,要為整個谷歌招人。”
問一些不依賴特定技能的問題是有益的。谷歌常用更寬泛、更好玩的問題(比如“扔進攪拌機”那個),鼓勵候選人和面試官互動,設計出條理分明的解決方案。
谷歌的面試官有點像是優秀的記者,他們會不停跟進問題,排除候選人拿手的套路。他們的核心主題是:你可以深入改進這個答案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