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的3.15晚會讓一個平時只有Web開發者才知道的術語變得人人皆知了:cookie。但是央視的報導對cookie的介紹并不準確。其中既有夸大的部分,也有更大的風險沒有提到。
既然央視提到了網易,我就以網易為例子來說。我以我的網易郵箱登陸了網易主頁,通過瀏覽器工具看到了網易在我的瀏覽器中留下的Cookie。下圖是一部分內容。

Cookie中保留了我所在的城市:bj,區號010。這不是通過我的IP算出來的,因為我訪問加了代理。也許是因為我在查看天氣時選擇了區域。這是很典型的用戶數據采集。很多人奇怪為什么Cookie會那么強大,什么都知道呢?原因就是網站在你進行各種輸入的時候,把這些信息記錄了下來。這個事實的另一面是,如果你上一個網站,卻什么也沒有輸入,那它是不會知道你是男是女,芳齡幾許,更不會知道你的門牌號碼和銀行賬號的。比如你上網易的首頁,僅僅瀏覽新聞。
但是,即便如此,網站依然可以記錄你查看了那些新聞,來收集關于你的個人信息。比如你經常看體育新聞,或者喜歡瀏覽美容頻道。通過對你的上網行為模式的分析,可以相當準確的猜測出你的性別,年齡,甚至職業和收入。這些數據就是網站用來賣給廣告商,以實現“精準投放”的依據。
今天虎嗅有一篇重量級的文章,大聲的告訴”賤人”,分析用戶上網行為特征是業內通行的,而且這個技術為”賤人”創造了價值,勸告”賤人”不要矯情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