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這幾天發生了兩件事兒:百度移動應用更名為手機助手、百度應用支持App內搜索。在外界看來,這事兒過了第二天就沒人關注了。但筆者將這兩件事情聯系起來看到的是,百度終于雄起了一次。甚至,或許,百度的第二春來了——第一個春天還是10多年前李彥宏決定從企業搜索轉型做互聯網搜索的時候。
去年可謂是百度的寒冬,面臨的嚴峻形勢已經被多次討論,集中在幾點:1、PC端360攪局:360和搜狗搜索通過瀏覽器控制流量第一入口,尤其是360盯著百度的競價排名模式和醫療廣告弊端不放;2、傳統互聯網投資:愛樂活無法承載百度O2O及生活服務電商的夢想,愛奇藝則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3、移動互聯網布局失敗。手機入口的缺失,沒拿到微信這樣的船票。
但是,百度的第二個春天來了,因為它已經靜悄悄地握住了另外一個入口:APP搜索。
一、App搜索,是移動搜索的新入口
為什么不再是瀏覽器+搜索框?
長尾理論提出者、《連線》的Chris Anderson曾提出過“Web已死,互聯網萬歲”,表示隨著iPhone/iPad日漸成為主流計算終端,人們越來越習慣于通過應用軟件獲取信息。雖然WEB已死言過其實,但是筆者認為其觀點也道出了移動互聯網與PC互聯網的現在的一大差異:APP和瀏覽器將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對半分。瀏覽器不再是唯一的入口。
搜狗王小川提出的說法更加恰當:后鏈接時代,link已死。傳統互聯網是超鏈接將網頁連接起來;而移動互聯網時代,超鏈接的連接作用將逐步弱化。網速、應用交互方式和用戶習慣和移動互聯網要鏈接的內容,是導致Link在移動互聯網弱化的本質原因。想一下你最近點超鏈接是什么時候?就算點了,也很有可能在新浪微博等應用內直接展示,而不再是通過瀏覽器訪問一個鏈接下載網頁。
超鏈接已死,傳統搜索的結果主要還是標題、超鏈接、摘要等索引信息。所以網頁搜索在移動互聯網上,都將不再是原來的玩法——將PC搜索結果通過一個轉碼技術變成手機瀏覽器可以閱讀的玩法,終將成為小眾。
既然如此,瀏覽器+搜索框的形式,不會再是移動互聯網的主流入口。
為什么不是應用市場?
蘋果用AppStore第一次繞過了運營商和搜索引擎,牢牢控制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但是,這個控制僅限于蘋果帝國。喬布斯走了與蘋果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萎縮沒有必然聯系,但這仍然在喬幫主走后發生了。筆者也堅信,安卓之父魯賓放棄安卓的控制權后,安卓仍然將繼續蠶食蘋果的份額。所以,接下來的討論建立都有一個前提:未來的移動互聯網市場,95%的手機都是智能手機的時候,蘋果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如同現在PC市場一樣。
用AppStore的路子再造一個AppStroe成功的可能性為0。所以中國的應用市場,除91外基本都是走的中國特色的路線。安卓市場的發展趨勢仍然是內容聚合的平臺,有媒體屬性,但交易市場的屬性正在減弱。因為,安卓應用免費是大勢所趨。在中國這個說法更加恰當。
2012年,ZDC統計數據顯示,整體來看,參與調查者中,29.8%的用戶表示每月在手機應用軟件上的花費在10元以下,而高達46.7%的用戶則表示只使用免費軟件。可見,用戶對手機軟件的付費意愿較低。其中45歲以上人群更愿意付費。
前幾天兩會代表廣東移動總經理徐龍公布說:個人開發者的比例從2012年3月份的70%降至9月的10%(友盟數據),單個應用的開發成本在17000-27000美元(艾瑞數據),1/3的開發者無法靠開發應用來維持生計。
開發成本居高不小,直接靠應用賣錢又很難維持生計。而個人開發者比例減少,意味著企業開發者的增加——筆者堅信企業介入會將散兵游勇們聚集起來,發揮群體作戰和規模優勢。今年初安卓應用突破百萬。但是這遠遠沒到上限。2013年安卓應用還會迎來一個大爆發。移動互聯網的內容,App會占據半壁江山。在App生成技術成熟,開發成本降低后,互聯網上的網站都有可能成為一個App,但是App反過來不一定有網站。
一方面,交易的屬性減弱;另一方面,應用數量的爆炸性增長,讓原來側重運營和分類導航的應用商店將向搜索引擎轉型。所以,傳統應用市場不會是移動互聯網入口(AppStore除外),因為在中國,應用市場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