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App應用內搜索,解決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孤島問題
百度的應用內搜索,現在發布的時候效果不是很能撼動人,或者會覺得沒啥特別之處。這就跟ChromeOS的現狀一樣。因為,屬于未來的東西,只有在未來需要他的時候才會顯露其能量。不過歷史往往是,很多屬于未來的東西等不到那一天死了。
不妨援引筆者之前的文章《搜索引擎的大數據時代》的一段話: APP之間通過接口互相鏈接,APP上的不同用戶通過QQ好友關系、微信圈、微博關注關系、手機號碼等方式互相鏈接。而傳統搜索引擎正是基于超鏈接的。帶來的問題實際問題就是,搜素引擎如何搜索啪啪等APP的數據?
原生App帶來的問題就是信息孤島。不同應用之間的數據很難共享。應用內數據很難被外界抓取。現在應用才百萬級別,數據流有限。當應用達到千萬級別甚至更多的時候,人工整理(現在應用市場的搞法)的難度會加大。而對應用的探尋和搜索,如果僅僅支持標題和摘要等屬性的搜索,那也太浪費了。應用的本質就是功能+數據。應用里面的數據,對我們的價值跟應用的功能同等重要。因為,應用內的數據是一個黑洞,里面蘊藏的未知才是我們真正想要去探尋的。
只有應用內搜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應用內搜索究竟實現程度還待觀察。因為以下幾個方面,導致應用內搜索存在難度。
別家應用的實現和數據結構都沒有一個標準。傳統網頁基本遵循HTML標準。
應用的數據大多不是靜態的。傳統搜索引擎要抓取Ajax、Flash等形式的數據都存在難度。
由于APP的功能更偏社交本地化,涉及隱私更多,因此應用多包括隱私設置。
新形態應用:微信APP的出現——騰訊自己干就容易。
我們看到的是百度目前的“應用內搜索”是指對手機本地應用的搜索。而且結果很多是自家應用的內容。別家應用需要通過API(想起了百度阿拉丁)接入百度。雖然如此,我認為百度此舉意義非凡,不是喚醒手機上沉睡的APP,而是“探尋APP的內部”的夢想開端。另外,短期內更實際的意義是,百度搜索仍然將盡可能多的匯聚本地應用的接口功能。說到手機入口,除了瀏覽器,我們想到的是地圖、是語音。匯聚他們,正是百度手機搜索正在干的事情。
所以,從應用搜索來看百度已經搶得一步先機。這就是筆者說“百度迎來第二春”的出發點。此時此刻,360可能還在為每經之事頭疼,而百度在這個春天讓我們看到其正在努力地應對2013: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年,也可能是轉機之年。
最后,筆者還是認為,WEB是否已死值得商榷。更恰當的說法是WEB即將冬眠。因為將來的將來,APP會死,WEB會復蘇——網速上來了,屏幕不再局限于手機了(Google眼鏡、虛擬現實),HTML5成熟了且在移動設備上性能不再是拖累時(這里又有一個電池續航問題),這幾個條件成熟時,WEB APP會回歸,這就是ChromeOS的價值。屆時的搜索,又是一個什么形式呢?真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