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開始收費怎么辦?
【Cye.com.cn】最看好微信平臺的當屬自媒體了,許多自媒體都打出自己的二維碼。但是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像鮮果聯播、扎客等,雖然能給自媒體帶來不菲的流量,卻沒有給自媒體帶來一分錢收入。以前只是猜測微信大賬號內容會收費,雖然馬總說過微信不會收費,但這和微信內容收費八竿子打不著,恰好在文章完稿的時候看到36氪最新的一篇文章《微信5.0可能帶來的改變,從燃燒一切的決心到吞噬一切的實力》中提到微信5.0將會帶來公共賬號付費訂閱。微信移動支付上線之后,付費變得越來越靠譜。自媒體也想付費,越來越同質化競爭的媒體行業,優質文章越來越少。付費能為自媒體輸送血液,增強競爭力,促進自媒體產出更高質量的文章,付費是必然趨勢。只是我認為36氪的小編寫得有點不對,我認為用戶關注微信大賬號不會收費,因為關注本身沒有多大價值,只是如果用戶想要獲得更優質的推送內容才要收費,這有點像手機早晚報一樣。而且收費的文章多是獨家采訪的文章,新聞類還是免費為主。如果像《彭博商業周刊》這樣的大賬號開始收費推送優質文章,自媒體樂了,騰訊樂了,甚至移動運營商參與分成的話也可以跟著樂。如果內容足夠優質,價格足夠便宜,隨著習慣的培養,用戶也會欣然接受。
看似非常樂觀,但還是那個老調重彈的問題,蘋果會接受嗎?微信撬動的不僅僅是蘋果iTunes利益,乃是整個iOS生態圈的利益。蘋果會高興才怪,關鍵是騰訊做好了迎戰準備嗎?別等到下線的日子,再讓用戶做出二選一的決定了。|
少了QQ,微信靠什么國際化?
微信的最初成功來源三個方面:第一讓通信變得廉價,能給用戶帶來實際的價值;第二改變通信方式;第三打通了手機聯系人和QQ聯系人的人際關系。前面兩點是微信能勝出自家手機QQ的關鍵原因,但很容易被其他廠商抄襲,至于第三點則是微信勝出其他類似產品的關鍵。但是第三個方面在國外是行不通的,國外很少有人用QQ。缺少了QQ這層關系,微信很難直接跟Line和what‘s app直接競爭。幸好微信可以鏈接Facebook賬戶,并導入好友,但是這肯定不會像QQ的導流效果那么強大。其次與line和what's app那種純粹的聊天工具相比,微信因為功能太多所以在低端機上運行不夠流暢,幾輪競爭下來微信肯定會水土不服。
當年QQ沒有走向國際化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太冗雜了,在QQ上集成了太多國外用戶不需要的東西。國際版QQ和國內版QQ對比還有國際版skype和國內版skype對比都可以看出國內國外用戶不同的使用習慣。騰訊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把國內的微信和國際版區別開來,但長遠來看不能造就騰訊的國際品牌,所以騰訊走的第二條線路,不區分版本。如果說國內用戶比較容易接受微信做app store,國外用戶會這么容易接受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