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資本董事長兼CEO 張懿宸 估值沒下來
如硬幣的兩面性,2013年的投融資回報,我用“謹慎樂觀”來形容。
“樂觀”的理由是,從去年三四季度以來,無論從銀行理財還是信托產品看,整體流動性環境寬松了一些,今年前兩個季度的走勢值得期待。
相反,“謹慎”的原因在于,中國每一個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尤其是制造業。
真正的投資機會一般出現在市場真正低迷的時候,現在是半低迷半不低迷,產能過剩的另一面是,估值并沒有下來,我認為2013年的投資回報恐怕不會高于2012年。基于以上國內投資環境的變化,一些逆周期、盈利性較差的行業,反而成為今年中信資本關注的重點,比如機械制造業;同樣,作為最早涉足境外投資的中國PE基金,中信資本加大了海外投資的滲透力度。
復星集團董事長 郭廣昌 支持互聯網下的創業模式
應對GDP仍舊保持7.5%增速。作為投資人,我們恰恰不希望看到高歌猛進和大起大落。7.5%是相對合理的增長速度。
為穩健發展,復星集團在2013年投資重點調整為,更加關注內需和金融需求的增長,同時,也會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投資,并且密切關注互聯網,尤其是電子商務對傳統生產方式的改變。在具體做法上,首先是積極參與到跟馬云合作的“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簡稱CSN)”的建立中;根據互聯網消費行為調整投資方向,如商業地產的“體驗式購物”;支持未來互聯網經濟下的新型創業模型,培育出成長性的小微企業。
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 李若谷 幫助小微企業走出去
市場風險很大,操作風險也很大,2013年的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尤其是歐洲市場值得擔憂,日本市場也不被看好。
金融創新不一定非得和國際金融市場的期指、虛擬產品聯系在一起,中國的金融創新是非常不夠的,企業很多需求都滿足不了,因此,中國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還有很大空間。
未來,進出口銀行將加強關注進出口貿易企業的困難所在,想辦法幫助小微企業走出去,因為小微企業可以變成大企業,正如曾經的華為一樣。
建筑地產
地產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董事長 陳洪生 不可盲目多元化
作為一家“五業并舉”的多元化企業,保利集團目前涉足的貿易、地產、文化、資源、民爆五業,均為充分競爭的行業,市場化程度的高低可謂決定了競爭力水平的高下。
目前,在9人組成的保利集團董事會席位中,只有我和一個職工董事是內部的,其余6人均為外部專家或獨立董事,這能夠在決策上少犯錯誤。
歷史上,保利集團也曾經犯過盲目多元化的錯誤,經歷2003—2013年的十年蛻變,最終將主業定位在房地產和貿易上,才得以做大做強。房地產十年九控,作為一家資產規模4000億的集團,必須將控制風險放在首位。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紀昌 單一商業模式將失競爭力
中交集團和大多數建筑企業一樣,有著傳統增長方式,整個行業基本由政府投資主導,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大,產業進入門檻也低。
盡管2013年宏觀環境將優于2012年,但是,如果連續多年僅沿用單一商業模式的傳統業務增長方式,只能讓企業逐步喪失競爭力,必須未雨綢繆,同時,轉型升級要借力資本,比如及時抓住上市以及成立投資公司的時機。
過去,中交集團資產集中在施工方面,容易導致“資產一頭沉”,抗風險能力差,如今,更加注重在基礎設施領域中均衡發展多產業,比如加大疏浚力量投入,以及提升裝備制造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以效益引導投資,培育更穩定的現金流和利潤來源。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范集湘 國際化融資成本高
我給中國目前的宏觀經濟打85分的高分。
作為需要跨國競爭的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更需要融入全球經濟。2012年企業最大的變化就是,自我調整意識與應對國際競爭的意識增強。
融入全球經濟,首先要面對金融機構跟實體經濟的協同性。中國的金融機構在國際的競爭力遠低于中國的實體經濟,所以當實體經濟走出去以后,金融機構支持也會成為競爭力之一。雖然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融資并不難,但是融資成本高,而且手續繁雜。這也成為了中國企業國際化面臨的比較大的一個問題。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丁焰章 成本持續攀升
我給中國宏觀經濟打80分。
2012年中國能建圍繞“兩保一沖刺”中心任務,實現了穩健起步,但面臨的困難也有不少。首先,國際經濟形勢的大環境比以前差了。其次,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都比較大。給生產經營帶來一定壓力。第三,成本增加,人工、材料費用一直在持續攀升,對盈利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還要解決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企業內部維護穩定問題等等。不過,中國能建有著同行難以超越的核心競爭力,最突出的還是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方面,是一支吃得了苦,打得了硬仗的優秀團隊。
中海地產董事局主席 孔慶平 調控嚴厲出海拓展
中國經濟總體來說是相對平穩的。其實企業在海外運營的風險會比在中國內地運營的風險要大得多,至少在中國做房地產肯定是最好的。不管中國房地產的宏觀調控如何嚴厲,但具有如此巨大需求的市場,在全世界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找不到。
不過,中海2012年最大的變化,還是有了一些國際化的拓展,一是在2012年中海在倫敦收購了一個寫字樓,目的是通過收購成熟的物業,了解當地的市場和這個國家的法律法規,為下一步開展相關的業務打一個基礎。二是收購了一家主要核心業務是做玻璃幕墻的上市公司,這也是為了將公司業務延伸到下游行業,進行一些海外基礎設施投資。而且這一收購還可以獲得在資本市場運作的經驗,以及國際關系網絡。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 奚國華 面臨移動互聯擠壓
中移動正在面臨傳統運營商和移動互聯網的雙重擠壓,但是,中國經濟運行的總體健康度能打85分。
在2012年,中移動的最大改變是明確了在傳統和新興領域中的發展方向。其一,是移動通訊技術的演進方向,尤其是四網協同的終極目標是發展4G,而且,同為4G標準,TD-LTE和LTE FDD并不是東風壓倒西風,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其二,在移動互聯領域,定下了智能管道、開放平臺、特色業務以及友好界面的方針。
產業和技術革新下的轉型難點不僅在于業務結構,更在于能否在觀念上自我顛覆。反觀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硬實力不僅在于網絡能力,也在品牌營銷能力,在這一點上,小米等新銳公司給予了中移動很大啟發;同時,軟實力,包含管理和人才兩方面,這四個能力將在未來構筑中移動的可持續競爭力。
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 楊元慶 不會放棄制造
聯想應該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要充分將傳統PC的競爭優勢移植進入新行業,所謂傳統競爭力,在于產品和業務創新下所形成的高效、具有成本優勢的模式,以及快速的運營速度,另外,對于較為廣泛的渠道網絡和品牌優勢,都需要“繼承”;另一方面,在移動互聯時代,終端產品已經不只是一個硬件,更是硬件、軟件和應用服務的融合,那么,在顧客更加關注體驗,而不是CPU數量性能時,聯想也必須加強和努力改善產品體驗以及應用的豐富性。
要向保持對創新方向的敏感度,不能將品牌營銷和生產制造分開,正如蘋果給予的啟發一樣,聯想始終不放棄生產制造,但是也并非百分百制造,即一半自主制造一半外包,這樣可以既保持靈活性和低成本,又不喪失對于創新的敏感,同時,為顧客供貨也較為靈活。
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文京 完善產業鏈
中國軟件業發展正面臨嚴峻挑戰和重大機遇。全球信息產業正醞釀新一輪重大變革,軟件產業正加快向網絡化、服務化、體系化、融合化方向發展,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興起,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不斷創新,產業競爭向以軟件為核心的生態體系競爭轉移。
基于此大背景,用友在2012年將轉型重心放在研發平臺級產品和完善產業鏈之上。未來,關乎用友核心競爭力是否可持續的重點,無外乎三個:平臺級產品的研發能力、產業生態鏈的合作能力,以及人員組織能力。
浪潮集團董事長 孫丕恕 智慧城市虛火旺
當下智慧城市的虛火旺盛,是IT企業轉型困境的一種集中反映。
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進程,往往落后于發達國家,從智慧政府向智慧城市,乃至智慧地球演進發展的過程中,對于商業模式的升級一直是近一兩年來熱議的話題。
從IT生廠商向IT生產服務商的轉型至關重要,在構建核心競爭力上,必須數字化考量,敢于投入創新,尤其是商業模式創新,同時,高端服務器也是必爭的領域。
小米科技董事長 雷軍 創業型企業需政策支持
我國目前的創業環境,與美國相比,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包括允許失敗、海量好主意、風投群支持、一批優秀的創業導師等,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在發達國家,注冊一家公司一般一天時間就可以完成,但是,國內一般需要兩到三月時間,耗時耗力。
談到構建核心競爭力時,專利是一場戰爭,蘋果和高通已經足夠啟發移動互聯產業下的其他同仁,所以,中國企業需要加快對于知識產權成果的轉化,對此也需要國家政策上的扶持。
工業制造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計 應給創新企業減稅
預計2013年的處境將比去年更艱難。另外,過去向國外買技術,隨著中國制造業不斷做強做大,這些年來技術協商和尋求轉讓的合作不斷被拒絕,競爭已經步入白熱化了。
事實上,制造業升級以及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難度不容小覷。以東方電氣為例,過去,企業是在接了訂單之后才能獲取資金支持搞研發,這種研發是被動的,無法走到市場前沿,盡管東方電氣已投入人財物力建立了中央研究院,但是,由于政策壁壘,研究成果和實驗室技術只歸屬于集團層面,并不能被子公司很快消化與整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