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國家對企業的自主創新給予稅收上的支持,同時搭建一個平臺,讓創新者找到創新資源的支持,與制造資源有效結合。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賀同新 說得多做得并不好
2013年總體發展將保持較為穩定的態勢,但是困難比去年要多一些。
盡管遭遇周期性下行,不過,借助集團有限多元,體內損失體外補,使得業績抗風險能力增強。在2012年,集團仍然實現了營收和利潤雙增長。
至于挑戰,關鍵在于轉型升級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產業層面,集團正在由單一貿易型向科工貿一體化轉型;在商業模式上,必須創新成為一家專業化商品供應鏈綜合服務商、專業化國際工程承包商。
中國是一個工業大國,卻不是工業強國,在這一點上,通常說得多做得并不好。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李書福 創新主體應交給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由于本身成分與其他經濟成分不一樣,雖然黨和政府的政策是平等的,一視同仁的,但是在具體的執行過程當中,不同政府部門會從各種不同角度去思考,使吉利在創新和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遇到很多的挑戰。
我認為,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需要創新型制度的配合,尤其是有一些制約創新的制度,應該盡快的取消掉,而且,應該把創新主體慢慢交給民營企業。
吉利正在盡快擺脫低價低質的形象,相信三五年以后的吉利汽車,展現在大家面前的不會亞于日本、韓國一些同類同檔次產品的水平。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 張士平 淘汰落后設備
我認為中國經濟現在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轉變,而且2013年一定會比2012年要好。
對于魏橋來說,2012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進入了世界500強,這也促進魏橋不僅要做大,還要做強。做大的魏橋,也更要清楚地看到現實環境,防止滋生大企業效率低下,上下層思想行動不統一的壞毛病。同時,因為企業走得太快,如何淘汰落后設備也成了魏橋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上世紀80、90年代購買的設備已經不再適應技術創新的要求,需要逐步更換,但在淘汰落后設備的同時,信息技術和整體生產控制也都要結合起來,而這又涉及到提高勞動效率的問題。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厚健 捆綁企業的制度多
我給中國宏觀經濟打60分。低分的原因主要是中國內部過少利用市場機制,又有過多的行政措施。
以海信為例,我們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也是行政性的調控太多,其實制約企業發展的調控會降低企業的效率,因為企業經營根本上就是追求效率,而捆綁企業的制度越多,企業發展就會越慢,效率越低。
海信集團2012年最重要的一個改變,是在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上面,加大投資比重。人才也是海信的核心競爭力。另外,家電行業競爭激烈,企業要靠技術贏市場,而技術也是海信集團另一重要核心競爭力。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 任建新 制造業優勢正在喪失
雖然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增速很低,但中國經濟去年保持了7.8%的速度,可以說在世界上是一枝獨秀。
可是,中國經濟也確實到了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最主要的問題是,制造業的原有優勢在逐步喪失,如果按照原有的方式發展,我國的資源、環境也不能支撐。中國要想進一步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關鍵還是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實現創新驅動的現代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產能嚴重過剩是許多工業企業遇到的問題,中國化工也不例外,特別是目前產能還在繼續擴張。開工不足,打價格戰,企業效益受到很大影響。主要的原因,還是投資體制造成的。就像公司發行新股一樣,審批制下,越審上市的公司越多、質量越差,股市也陷入多輸的局面,所以需要用改革的辦法綜合整治。
航空運輸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董事長 李紹德 不能貪圖一時的運價
作為高投入、高風險、周期性強的典型,航運產業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似乎并未完全緩過勁來。
2012年,中海運應對危機的原則是堅持大客戶、大合作方針,即堅持只為大中散戶,比如鋼廠、電廠和石油企業做長期穩定的服務。在此時不能貪圖一時一點的運價,而是要從長遠著手,多數都簽訂10-15年的長期合約,以此保持服務的穩定性和效益的穩定性。
2006、2007年乃至2008年上半年航運業的非正常高回報率,使得很多社會資金進入航運業,大批量造船導致了目前的產能過剩;其次,加大老舊船的淘汰,還需要國家站在一個產業層面支持航運發展;另外,很少有獨生子女可以承受海上艱苦枯燥的生活,通常上船的海員在3年內有20%以上流失,所以,呼吁國家提高海員的社會地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