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網絡營銷手段目標人群精準,效果明顯
以《致青春》為例,除了官方微博的記錄推薦,加V賬號的好評與轉發,趙薇黃曉明式愛情,“青春”體等慣用形式之外,《致青春》甚至與游戲公司熱酷達成協議,在熱門游戲《找你妹》中打造“致青春”特殊關卡,增設幾位主角的漫畫頭像。
微博和社交媒體等數字營銷手段準確覆蓋到年輕觀眾的生活圈,而在電影觀眾年輕化的趨勢中,對于影片的宣傳效果也更加明顯。
6.院線建設向二三線城市下沉,觀眾的品味發生改變
從2011年開始,一線城市的院線建設已經趨于飽和,影院建設的重點也開始下沉入二三線城市,截至目前,全國縣級城市約擁有影院1300座,銀幕數4500塊左右,在過去二三線城市的票房市場份額都不到10%,但是現在有電影在二三線城市的票房收入會占到35%甚至更高。
二三線城市的新興市場與一線城市擁有完全不同的觀眾格局,就像電影評論人不二所認為的“很多二三線城市觀眾對于‘霍比特人’和‘哈利波特’或許沒概念,但卻熟悉徐崢、趙薇、黃渤、王寶強等電視劇明星”,Cye.com.cn他們更相信熟悉的面孔,也更喜歡貼近自己生活的故事,而這也影響了影院的排片格局。
7.觀眾看電影的習慣改變,觀影頻次增加
去年創造了票房奇跡的《泰囧》就像一個市場引爆點,它曾在短時間內吸引了更多的潛在觀眾,但現在,年輕一代觀眾正在更頻繁的走進電影院。
根據藝恩咨詢EBOT日票房智庫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影在2006年僅收獲0.89億觀影人次,但2012年這個數字為4.67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6.5%,到2013年,僅第一季度觀影人次就已達到1.45億,同比去年增長35.28%。
8.團購、APP等多種投票渠道,電影票更平價
團購電影票、自動售票機給觀眾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渠道。藝恩咨詢針對2013年電影票網絡購票在北京市開展的調研數據顯示,從觀眾近三次看電影購票的主要方式中,網絡團購的購票方式占比接近50%,通過影院網站、電影購票網站購票的觀眾占比在10%以上,2012年電影票團購市場為電影票房貢獻了近27億元。
當然更便宜的電影票價是吸引觀眾使用網絡渠道購票的最大因素,因票價便宜而嘗試網購電影票的觀眾占比77.7%,影院也會更有意愿為觀眾提供便捷的購票和換票渠道,這些也都提升了影院的上座率。
中國電影正在從艱難的幼兒期走進自己的青春期,迎來一個美好時代,但中國電影的病癥和弊端依然在自己身上,雖然以愛情與喜劇為主的中小成本電影掀起了一陣旋風,但他們畢竟無法填充整個市場,《北京遇上西雅圖》抑或《致青春》影片本身的缺陷和爭議依舊存在,國內電影生產的成熟度離工業化模式還很遠,對于年輕一代導演,這里會有更大的練習和成長空間,但對于電影投資者,在這個連電影投資成本都無法透明化的時代里,被美麗浪花掩蓋的暗礁從未減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