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僑報報道,托尼?崔(Tony Choi)在熟睡時突然被驚醒,4個ICE警察站在他面前,他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警察拉下床帶走了。他甚至還穿著睡衣。
崔用了一分鐘才返回到現實中:原來只是個惡夢,一個從輟學開始他就一直做的惡夢。
據《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報道,2008年,他原本在肯塔基一所大學讀大二。經濟危機不期而至,學校資金短缺不得不削減了崔的獎學金。禍不單行,他母親被診斷為乳癌,不能繼續工作。學業前景黯淡,崔無能為力。更糟的是,他是一名非法移民(微博)。
壓力陡增,崔患上了妄想癥,總覺得ICE將要逮捕自己。他決定逃離,在達到辛辛那提后,他登上了去紐約的火車。五年后,崔已經在法拉盛定居了下來。
法拉盛,亞裔非法移民可以輕松地隱藏在這里
法拉盛原本是白人社區,直到上世紀70年代臺灣移民來到這里。之后,韓裔和華裔也來到這里定居。如今,這里是紐約最大的亞裔聚集地。緬因街(Main Street)上到處都是印著中文的廣告和店鋪,街上的行人多數是黑發黑眼,人們交流也多是用普通話、溫州話或福州方言。有人說,這里的空氣都是中國味的。
亞裔非法移民很容易融入這個繁鬧的社區。皇后區第七社區委員會(Queens Community Board 7)主管瑪麗琳?畢特曼(Marilyn Bitterman)預計,該區生活著約4000非法移民。
現在,崔已經24歲了。16年前正值亞洲金融危機,崔氏企業破產,他們無家可歸,于是偷渡來美。崔稱,“這滋味很可怕,你要一直守住這個秘密,總是提心吊膽的。
偷渡來美風險大,亞裔非移很謹慎
和拉丁裔相比,亞裔非法移民一般都隱秘在人群中,不愿公布自己的身份。多數在公開身份的非法移民都是拉丁裔,相反,很少能看見亞裔在電視中公開講話。
和記者接觸時,亞裔非常謹慎。一名華人社區組織的領袖在接受采訪時非常警惕,在短暫交流后,他才承認社區里確實有華裔非法移民。但當采訪部分社區華人,記者又碰了釘子。一名少年直接回應,“我覺得你搞錯了,我們都是合法來美,都有合法身份。”一名華人質疑記者,“你到底是誰啊,是FBI探員嗎?”
移民專家稱,因亞裔移民遠少于拉丁裔,因此亞裔更弱勢,很少能爭取到權利。也因為人口少,紐約很多移民組織都主要服務拉丁裔客戶。一名亞裔無證青年稱,曾幾何加入某組織,但因“感覺像是個拉丁裔組織,怕被排擠”而打了退堂鼓。
拉丁裔非法移民就算被遣返,也可以輕易再次入境。但對亞裔而言,被遣返的賭注要大得多。墨美一望無際的邊境線,使拉丁裔有了足夠的資本和信心,而亞裔偷渡則難得多。他們要穿越半個地球,有的人持簽證,有的人則要交給蛇頭8萬美元,冒著生命危險才能偷渡。
種族文化有差異 亞裔很低調
紐約州移民行動基金(New York State Immigrant Action Fund)主席陳梅(May Chen,音譯)稱,再加上針對亞裔的種族主義和民族仇恨,亞裔就更不敢公布身份了。
文化差異也導致了亞裔和拉丁裔移民對身份不同的反應。積極向上、好好學習是很多亞裔從小接受的教育,作為非法移民的社會烙印對亞裔影響更大。他們厭惡被當成“罪犯”,羞恥心更強,很容易陷入對非法身份的糾結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