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資,不可能不看宏觀經濟的發展的,其實自中國資本市場建立之初,資本市場就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國的經濟的發展脈搏,從最早的消費升級,到重工業化進程,再到房地產崛起,再到金融危機后的四萬億投資拉動,以及現在經濟增速下滑,不同的行業,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表現,可以說也是決然不同的,從長虹、康佳牛氣沖天,到“煤飛色舞”和“四朵金花”,從航運業的06、07年狂歡,到萬科的十年長牛,再到茅臺在經濟滯脹期的飛漲,其實,這背后展現的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哪未來了?未來的十年,是習李的十年,從今年的緣起,到十年后,大家再回頭看,也許結論就有了,但如果今天我們能夠做出相對正確的判斷,那么未來的財富就可期,好比十年前,選擇貸款買房,是一個道理。但本文重在未來的三年分析,為何,原因有二,目前我國經濟已經是一艘大船了,不可能輕松調頭,在本人看來,未來三年的政策持續性將比較穩定,但三年后,如果中國經濟調頭了,則情況大有不同,如果沒有調頭,則延續現在的政策。
1
這兩天,有一個詞很火,克強經濟學,好,我們就從這個角度,以管窺豹,看看未來三年的投資方向。
克強經濟學,現在看,核心認識是三個,核心辦法也是三個,當然不排除繼續新增核心。
先說核心認識。從現在的宏觀經濟政策看,克強總理對以下三點認識十分清醒。
一、產能嚴重過剩;產能過剩,可以說現在是共識,鋼鐵、煤炭、有色、水泥、造船、新能源,幾乎過去高速發展的行業,現在無一不是產能過剩。而消化產能可不簡單,如果經濟繼續高速增長,這些產能還有地方堆積,如果沒有高速增長,怎么辦;而且我們也可以走以往的老路,堆積GDP,哪就是把現在的泡沫繼續吹大,直至最后破滅。
二、行政管控過多;總理上臺就說了,把錯放在政府的手,裝回市場;現在各級政府都在簡政放權,都在削減職能,政府體系的龐大,對于市場經濟的弊端,看來總理是很清楚的,在任內也是要做的,這個如果能做到,哪整個市場經濟環境將出現很大程度的好轉。
三、金融風險過大;這段時間的錢荒,以及總理反復說到的盤活存量資金,都體現出現了總理對目前金融風險擔心,感覺中國金融風險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刻了,如果真能把這個巨大的泡沫,或者說絕大的炸彈拆除掉,哪可是天大的幸事,如果不能,未來的危機,還真不敢想象。
核心辦法,現在看,主要也是三個:
一、不走以往簡單投資拉動的老路。從十八開始,直至今年兩會,經濟學界、實業界、投資界,大家都在等投資拉動策略,現在看,應該不會出了,除非中國就業出現巨大問題有可能會出,經濟下滑都不會出,因為現在的高層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容忍了經濟的低速增長。現在看,我國就業并未出現大幅度的下滑,部分人群有些緊張,比如大學生,但總體就業形勢還算平穩。
二、去杠桿化。這個很大程度上針對金融體系,而中國的金融體系,個人認為,還應該把房地產拉進來,因為中國的金融風險,不僅僅是銀行一個行業的問題,尤其要包括房地產,銀行如果說有不良資產,怕就是大量的房地產貸款,再加上很多收不回來的地方投資項目。如何化解,現在看,總理的思路,1、緊:就是不防水;2、盤:盤活現有存量;3、引:把資金引向實體。
三、調結構。調結構喊了很久了,九十年代就有這個話了,李總理看來是有些動作的,營改增就是為調結構,大力發展服務業就是為調結構,現在很多細化政策,尤其促進消費的政策,都是為了調結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