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二季度行將結束之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穿行于貴州北部山區,所乘車輛行駛在臨近收尾的杭瑞高速遵思段,只見建設工地上仍在爭分奪秒。
在多山少田富礦的貴州,交通投資是地方發展的首要要素。今年前三月,貴州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國領先。但是,當地的電力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由于冶金為代表的高耗能支柱企業經營形勢嚴峻,貴州省為緩解企業經營壓力,鼓勵企業穩定生產,一直都在對企業實施用電補貼。
這似乎與當前中央政府調結構的精神不相符,但對于貴州這樣的人均GDP最低省份來說,為穩住經濟和社會局面,首先保證企業活下去的做法并不難理解,畢竟結構調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據記者了解,內蒙古也有類似的用電扶持政策。
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教授對本報表示,前幾年全國的貨幣條件相對寬松,建設投資的力度較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西部經濟增長很快。但在今年上半年“銀根”緊縮的情況下,年初制定的目標顯得較高,沒有充分預見到經濟形勢。
本報記者也從多個地方了解到,盡管目前各地“半年報”尚未正式出爐,但總體走勢與今年一季度相差無幾,許多中西部省份要完成今年年初制定的增長目標已是困難重重。
巴克萊銀行針對當前中國中央政府的經濟思路總結出了“克強經濟學”的概念,可歸結為不出臺刺激措施、去杠桿化、結構性改革三大支柱。但事實上,中國政府也因此承受著不小的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二季度經濟增速繼續放緩幾無懸念。盡管如此,政府近日多次強調“盤活存量資金”,依舊顯示出對于大手筆刺激的謹慎。
經濟放緩無懸念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繼續在“7時代”徘徊,7.7%的增速并沒有讓外界過于驚訝。轉入二季度,“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顯示,來自國內外22家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預測,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7.5%,已經接近年度調控值。
事實上,由于趨勢明顯,不用等到上半年數據出臺,經濟學家們大致就能把宏觀經濟各分項數據的走勢猜準。此前的數據顯示,工業增速在前五月總體放緩,從去年年末最高的10.3%降至5月的9.2%;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從去年全年的21.2%下滑到1~5月的20.4%;消費增速在去年12月登頂15.2%后,今年以來就一直平穩保持在12%上下。
總之,各項數據都指向一個詞:放緩。而本月初發布的官方及民間PMI數據繼續下滑已經預示,經濟往下走還沒有到頭。
在高盛高華中國經濟學家宋宇看來,6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會比5月份稍有改善,所以增速將從5月份的9.2%小幅升至9.3%,1~6月份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將從1~5月份的20.4%降至20.3%;6月份零售額同比增速將持平于5月份的12.9%;出口數據可能因為監管當局制止循環出口等高報數據的做法而繼續面臨壓力。同時,進口增長則可能因為內需增長疲軟的原因而持續承壓。
與此同時,在地方和企業層面,經濟放緩帶來的挑戰隨處可見。比如貴州,今年前三月該省固定資產投資按計劃總投資50萬元及以上城鎮投資和農村非農戶投資統計口徑,累計完成1850.26億元,同比增長38.9%,速度在全國領先,但對高耗能企業的用電補貼一直在持續。
對企業補貼的不僅僅是貴州。在內蒙古包頭市,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雙重影響,包頭市工業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虧損增加,停產、半停產企業增多,用電負荷下降。為保增長、促發展,包頭市政府出臺了生產用電臨時扶持政策,對部分企業生產用電給予超出基數部分每度0.03元的補貼。
對于國有企業來說,今年前五月的利潤數據也只是“看上去很美”。1~5月,中國的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841億元,同比增長6.5%。但由于化工、有色、煤炭、水泥等周期性行業的產品價格出現下滑,行業都出現了虧損,地方國有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10.6%,增速遲遲未能“轉正”。
受高耗能行業疲軟的影響,在占全社會用電量約四分之三的工業用電量上,今年5月份重工業用電量2682億千瓦時,同比增速4.25%,比上月的同比增速減少了3.65個百分點。這使得中國用電增速較工業產值出現了更大程度的放緩。
對于央企來說,年初利潤回升的趨勢也不能貫穿全年。接近國資委的研究人士對記者說,由于去年央企實現利潤呈現前低后高的狀況,所以盡管上半年利潤增速表現良好,但可能在下半年因為基期因素而出現增速回落,全年完成國資委所確定的10%的增長目標頗具挑戰性。
對于出口企業而言,訂單則是上半年它們的擔憂所在。一家浙江的汽配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由于年初訂單充裕,加上和美方實現合資,現有產能已經馬力全開,但直到年中,下半年的訂單未見起色,不知道下半年是否要給工人放長假。
正是因為經濟形勢復雜,在共同預期經濟放緩的同時,市場和地方政府也在猜測,中央究竟要以怎樣的措施來穩增長、調結構。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博)注意到,2013年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從政策部署來看,以往只有每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報告》才會享有如此高規格、專門公開發文明確指定相關職責歸屬部門來執行的情況。魯政委猜測,這其實是本屆政府全班底形成全面經濟金融調控思路后的一次遲來的“經濟金融版”《政府工作報告》。
《意見》指明了當前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即“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資金分布不合理”和產能過剩嚴重。在消化過剩產能上,《意見》提出了不得已還得“淘汰一批”、“壓產退市”。魯政委希望,這次淘汰不再是有關部門“按規模”、“按所有制性質”來人為進行的所謂“淘汰落后產能”運動,而是不論大小與出身讓市場競爭來自然完成的淘汰過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