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招聘網站接觸最多的三類人群,HR、獵頭、候選人。縱觀筆者的職業生涯,就是在這三種角色中不斷轉換的血淚史。筆者從候選人、HR、獵頭三者的角度,吐槽下招聘網站的五宗罪。
一、中低端?還是中高端?不可兼得
一對小夫妻走進一個房產中介說:“我們要買房子。”
房產中介員說:“我們手上有最新的租房信息,你要不要看下?”
小夫妻搖了搖頭說:“我們要買房子。”
房產中介員又說:“我們有附件的商鋪出租的信息,非常實惠,我拿給你看看。”
小夫妻很無奈的說:“我們只要買房子,不要租房、也不要租商鋪。”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搞清楚用戶的需求很重要。
國內傳統的三大招聘網站,51job、智聯、中華英才網,做的是一攬子計劃,所有行業,所有職位全Cover,試圖解決全中國人民的求職大計,這顯然是行不通的。
中低端候選人、中高端候選人求職的需求是有很大差異的。中低端候人,側重在海量面試、選擇多、重點看薪酬。中高端候選人側重在面試少而精、招聘的增值服務、個人隱私的保密性、做選擇時會平衡薪酬和職業生涯規劃等。三大招聘網站提供的服務,2C(求職者)方面,在滿足中低端候選人需求方面,有一定優勢。而在滿足中高候選人求職需求方面,顯然力不從心,在增值服務上需求滿足上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如同開篇想買房子的小夫妻,你給人家推銷租房信息、商鋪出租信息,人家顯然不買賬。
此外不得不提,中國的官本位思想、精英思想對中高端求職者的影響。職級、職位層級分明的企業制度,給中高端候選人打上了精英的烙印,他們不屑于和普通求職者使用同樣的招聘產品,不屑于搜索公司時看到無數“配不上”自己的公司。他們需要的,是一款服務于自己階層的招聘產品。更有甚者,只通過獵頭渠道求職,因為通過獵頭跳槽,不僅是自己身份和地位的體現,也更便于在爭取職位、薪酬方面占據有力位置,還可以獲得向獵頭咨詢行業信息、職業規劃等增值服務。
飲水思源,缺少中高端候選人資源的三大網站,成了無水之源。B端(招聘企業)在中高端招聘上,不買賬也很正常。
惡性循環的日積月累,造成了三大招聘網站,在中高端人才招聘方面集體的非常不給力的局面。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產業升級、競爭激勵下人才爭奪戰的升級,以及經過30多年的經濟發展積累沉淀下的中高端人才數量的激增。中高端人才招聘逐漸成為招聘行業的主力戰場,三大招聘網站的不給力,繁榮了獵頭市場,也造就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不是所有公司都用得起獵頭,市場呼喚一款針對中高端人才招聘的利器。
于是,獵聘網來了、人人獵頭來了,他們會笑到最后或曇花一現?筆者認為它們都有著基因上的缺陷,拭目以待。
二、先有雞,還有先有蛋?先有B?還是先有C?
有奶就是娘,三大招聘網站的業務形式決定它們的絕大部分營收都來自于B(招聘企業),于是它們長期過著笑臉對B,屁股對C(候選人)的日子。它們把更多的服務、資源、人力投入到了B(招聘企業),對于C采取愛理不理的策略,或者說他們不知道該如何理C。鋪天蓋地的招聘廣告,成了他們和候選人溝通的唯一方式。呼喚自由的靈魂、呼喚做個抬頭族,沒有提供給C需要的服務,其它的都是扯淡。市值200多億美元Linkedin的崛起,其龐大的個人用戶數量功不可沒。飲水思源,中高端用戶是無可爭議的水源。
互聯網招聘,得C者,得天下。如同中國60%的用戶搜索用百度,任憑企業怎么罵娘說百度的廣告費用高,最后都得老老實實的付錢。請三大招聘網站,轉轉你高貴的頭,好好傾聽下用戶的需求,想想自己可以做什么,想想怎么吸引中高端用戶來你家安營扎寨。
送你們毛主席的一句話,人民、只有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