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商業圈的小伙伴溝通比較多,不少朋友做了各種各樣的創業產品。能看到的是,各家的產品經理都是從正面“進攻”產品設計,而很少能“逆向”的去思考做法。互聯網現在的賺錢方式已經變了,如果不能逆向思考,如果不能站在一定格局上去俯瞰互聯網產品發展之路,就很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做出賺錢的產品。
從支付寶說起
大家都說支付寶牛,為什么呢?它不也是個互聯網產品嘛?它究竟有什么壁壘,能使同儕產品不能Copy成功呢?
第一,支付寶有先發優勢。
第二,支付寶與淘寶網的強關聯。
第三,……
這都不是關鍵。關鍵是支付寶,本質上是一種“誠信質押”。
中國數百年以來的體制問題就是在于誠信,各種誠信問題構成了中國幾百年以來的國民性大格局。各種誠信問題存在于政商關系、商民關系、政民關系、政政關系、商商關系、民民關系等錯綜復雜的利益網絡。
太大格局的東西,不在本文的論述范圍。但如果我們僅僅摳出商品交易部分,又放在電子商務的時代大背景下,我們就不難發現:誰解決了誠信問題,他就是開拓性的人物;誰家的產品解決了誠信問題,他家的產品就擁有了必然做強的基因。
如果加入時間維度,又以未來的幾年以后的視野前瞰,現在的支付寶產品并不完美,但支付寶一定能持續走好,而且必然強大。最透入骨髓的原因,就是其在“誠信質押”機制上的創新。
最近我在讀《金融e時代》,書中潛在的意識反饋出的是,已經沒人不把支付寶當做一個網絡銀行了。
婚戀產品和約炮工具
現在的婚戀網站,已經發展的很不錯了,但從基本功能上看卻有“硬傷”。這個“硬傷”就是沒有一種“自助質押機制”。
雖然現在百合網率先主打實名登記,但這種做法是正面微弱的進攻病灶,跟化療做法一樣,有強副作用,還不能根治。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年輕人潛意識中依舊信任親朋介紹的異性,因為這里面也有質押,是一種“人脈質押”,也可以叫“人情質押”。
有“人脈質押”或“人情質押”的時候,找配偶的年輕人就不會亂來。如果沒有“人脈質押”或“人情質押”,即使異性對方信息的真實性都沒有問題,年輕人也會草率對待,有的就是玩玩。這種不珍惜的表現,潛意識中反饋出的想法就是反正來路不明,不用認真對待。原因不深入解釋了,讀到這兒的話,您可以琢磨一下。
當然,有極端的也會把婚戀網站當成“約炮工具”,現行的法律和道德界定規則是沒有任何的約束力。許多純約炮工具,是不需要有“質押機制”的,有了反而是麻煩。什么麻煩?那是給誰留證據呢。
婚戀網站的這種“質押機制”的實現,不能通過強人工介入,運營成本是最大的考量。只能通過一種創新性的“自助質押機制”來實現,誰家實現了這個種機制,誰家就能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如果拋開婚戀網站,僅僅說社交,好多時候陌生人遇到的時候,都不是先說具體的事兒,而是先攀“關系”。如果說到,“你的小誰家那小誰,是我的誰誰誰”,這樣關系立馬就拉近了。在這里面,“小誰家那小誰”和“誰誰誰”們,就也躺著中槍了,因為即使他們沒在場,也被動的把自己的人品和誠信質押到了朋友的社交里面。
有位放棄了MIT博士學位回國創業的朋友,這幾天在內測其新型的社交產品。這產品通過一定的數據分析和接口,充分使用了主流SNS的朋友圈強關系。這個產品已經有點誠信質押的意思了,但運營布道和典型CASE的挖掘還需要不少的力氣。
互聯網產品玩法變了
十年前搞互聯網,搞得都是1.0,就是信息載體的網絡帶來的快捷傳輸革命,現在國內搞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就是要將中國特色的鄉土文化給產品化。拿老外的模式簡單復制到中國的做法已經不好使了,已不是看誰復制的快,而是看誰更能融入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從變革上看,原先的1.0是先從精英和高帥富向低端赴沖,現在的2.0是從基層和屌絲進行逆襲。
所以說,互聯網產品設計思維1.0還是非常原始的,也是非常簡單的,因為只復制美國互聯網出現的新模式就可以了。但互聯網產品設計思維2.0時代,技術透明化和協作規范化的大背景下,需要的是2.0的產品經理去揣摩屌絲,去接地氣兒。
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2.0的思維是去從底層引導革命,然后攻占一定程度上的精英階層。當然,理智些講,不可能攻占最高端的精英,因為最高端的精英可以不用互聯網。
再說說CRM
所有互聯網上賺錢的模式,都已經復雜化了,因為可以扶持A而賺B的錢。網游、YY語音、SNS產品、甚至B2C網站等等,都是這種模式,這種模式就是平臺。這就是《平臺戰略》這本書反饋出的最本質意思,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所有產品都是平臺。不做平臺只賣東西,那還是互聯網產品1.0的思維,如果不進行變革將必死無疑。
但是,從收入對象和模式上來看,賺錢的來源還是兩類。一類是基層屌絲,每次賺小額的豆腐錢,以量取勝;一類是高端定制,服務于商業產業鏈上有主導權和支配權的高端用戶。甭管是哪類來源,都需要植入中國的鄉土思考,因為中國還是個本質上的“農民社會”,跟社會階層無關。只有這樣這才能接地氣,否則即使產品能夠做成,也只是玩玩資本,變現后脫手。
不只是互聯網前端的產品啊,后端的東西也是得一樣的思考。拿CRM來講,也得需要從底層來做。有位朋友,他教自己的妹妹在微博上賣老母雞,他妹妹在邊遠的山村,散養的老母雞經過手工加工后賣給聯系她的網友。每只老母雞經過手工宰殺去毛和一定的處理包裝后賣198元,只幾十天工夫就賣到了月均7000元,這邊遠鄉村的7000元如果放到一線城市就是數萬元的購買力。
一般城市超市賣的半加工雞或豬蹄,人們吃的時候常會發現有沒褪干凈的毛,這些雞和豬蹄半成品都是用煤氣燒,還不一定能去干凈。那位農村姑娘在老母雞褪毛上就進行了不少的改進,用煤氣燒總有異味,就用柴火燒,后來是不用火燒去毛,完全用鑷子一根一根的拔掉毛管。有嘴刁的客戶賣去了燉雞湯喝,說味道的鮮美程度更好了。這位農村姑娘嫌棄支付寶麻煩,也沒在網上開店,都是先給詢問的CYE客戶發貨,吃完后客戶再付款到她的卡上。他的哥哥一直認為臨時那樣還行,不能長久啊,萬一客戶賴賬咋辦。而他妹妹在農村,思想單純,說“沒那么多騙子,還是好人多”。結果是四個月下來,竟然沒有發生一起賴賬。很多長期買的客戶,還一次性的往她卡里轉賬個1000、2000的,隨買隨扣,沒了再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