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產品做到極致”“重視互聯網體驗”是擁有互聯網思維的某一群體的口頭禪。但是餐飲企業一開門就履行這兩條,極致、體驗,否則哪來顧客?沒有互聯網的時候,叫什么?傳統思維?沒人叫。因為有了互聯網就叫互聯網思維?不現實。扯淡!
最近,餐飲企業轉型難,面對大環境,企業紛紛投身于“互聯網”,美其名曰“我們也跟上時代了”。與傳統餐飲行業的企業家相比,互聯網人“用互聯網思維做餐飲”顯得游刃有余,他們善于制造熱點,從而讓自己的產品快速爆發。比如某爺與蒼井空邂逅的話題,讓雕爺牛腩在網上出盡了風頭,比如某煎餅在開業初期在微博上炒作“開奔馳送煎餅”的話題迅速一炮走紅。
學習他們,用互聯網思維可以開好一家餐廳?扯淡!
沒有互聯網的時候,所有的行業,不還是按部就班地做著嗎?也沒見他們有什么狀況。
先普及一個事實,互聯網人現在做的事情,是餐飲企業自古以來就做的事情。
“把產品做到極致”“重視互聯網體驗”是擁有互聯網思維的某一群體的口頭禪。但是餐飲企業一開門就履行這兩條,極致、體驗,否則哪來顧客?沒有互聯網的時候,叫什么?傳統思維?沒人叫。因為有了互聯網就叫互聯網思維?不現實。扯淡!
可能很多“互聯網人”會不服氣,我就舉個例子吧。我們拿一個廚師長,和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做個比較。
新產品上線時,產品經理需要做如下事情:
市場調研、產品原型、UED設計、產品開發寫代碼、測試、部署上線、市場宣傳、客戶口碑收集和更新。
那么廚師長在上新菜時候呢?要做;
市場調研(客戶群體是誰?他們喜歡吃什么?什么是熱門菜?),菜品原型(構成?原材料是什么,用什么調料),美觀(用什么類型餐具?擺放位置如何?),菜品研發(什么烹制方式?什么原料輔料?),菜品測試(員工、顧客試吃),部署上菜單并告知顧客(通知所有員工等),市場宣傳(折扣、推送信息、免費試吃等),真正菜品推出。
兩個職位做的事情,有什么區別嗎?沒有。
一家餐飲企業一般每年要研發五六十個菜,每次換菜單都要20%的新菜。你互聯網公司,一年五六十個產品嗎?誰用誰的思維?
哪個菜是廚師一炒就行?都是不斷改良,也就是互聯網的所謂快速迭代的概念。
一、互聯網思維可以以免費為核心優勢? 扯淡!
恩,這個眾所周知,有太多互聯網公司靠玩資本運作,玩得很爽。
倒貼錢,燒投資商的錢,為了給用戶免費。
最終,有多少互聯網產品,免費后銷聲匿跡?
你們可以告訴我,互聯網的優勢是賺取用戶。好吧,那我們不得不說,線上人是縹緲的,一個人注冊一萬個號都沒有問題(比如僵尸粉)。但是線下,一個人吃一頓飯,實打實的。
有人敢站出來說,我拿出錢,開1000個門店免費吃飯賺取用戶?互聯網思維嘛,拉“流量”。一個店每天接待500人,一天就是50萬人!這么大個獨立UV,沒人玩?
一句話,靠這種方式吸引顧客,大部分不是對你品牌認可的人,而是混吃喝占便宜的人。有價值嗎?沒有。
互聯網一燒錢,好幾億美金燒沒了都不一定在市場中嶄露頭角。你拿出一億美金投到餐飲企業,能開多少個門店?看看投資回報率。(快餐開一家門店成本一般30---70萬,中餐300----1000左右)
就拿開一家中餐店300萬來說,一億美金夠開200個門店,瞬間,這個品牌就發展起來了!200個門店,規模已經很大了,就算不盈利至少會保本,不會讓這錢打水漂,因為這個CYE數量級已經有了很好的品牌效應了。
互聯網企業,收支平衡的企業都沒有幾個,更別談盈利了。餐飲企業盈利的呢?太多太多了!
互聯網企業自己先保好利潤,活下來再說吧,別光想著教育餐飲企業“跟我合作如何賺錢”了。
二、互聯網思維助力“餐飲企業”不斷創新?扯淡!
互聯網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幾年前炒得很火熱的產品,現在很多都消亡了。
餐飲呢?如果按照這個定律,烤鴨、涮肉早該消失很多年了。
怎么可能?吃飯是人的剛性需求,不吃飯會“餓死”。今天大家說是互聯網的普及,無非就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可是咱不得不承認,沒有智能手機的人,一樣得去餐廳吃飯,不是嘛?
南方某一連鎖餐廳,老板天天琢磨互聯網,手機點,微信點,媒體曝光,巴不得不接待到店客人,只接待網上預訂。最后呢?一點生意沒有。
顧客來了,服務員說,先生,您可以用手機點菜。
客人:“有病!我是來吃飯的,點菜,拿菜單!我用手機點菜還用上你這來啊?我自己在家做不行?”
顧客長期以來的消費習慣是無法改變的,電子菜譜終究代替不了傳統菜譜,因為顧客看到菜譜上琳瑯滿目的菜品就有食欲,翻來翻去,越點越多。而電子菜譜,翻來翻去,圖片小,操作不便,剛才瀏覽的什么容易忘記。用傳統菜譜點餐的餐廳,人均消費一定比同檔次用電子菜譜的餐廳高。
不要以為互聯網人講究創意,餐飲企業要求更高。一道菜品的擺盤往往要深思熟慮好久。按這思維,如果說餐飲思維做互聯網,這些互聯網企業還能活得時間更長一點,落地!
說句實話,餐飲企業,像互聯網企業一樣,只賣概念,不做飯,顧客誰給錢?誰也不可能為“空氣”買單。
我們來創新吧!將世界排名第一的“紅燒肉”賣到穆斯林國家,那可是絕對的創新!有意義嗎?不研究清楚自己的目標群體,早晚壯烈犧牲。
要找到自己需求的客戶群。哪怕一個餐廳只有十個菜,也要讓顧客覺得好吃。哪怕只有100個顧客,也要讓這100個顧客滿意。不要求快,要求精。
十個菜品研發完了,不聽取大家意見,馬上再推出十個?我認為我們的菜品豐富,顧客不一定買賬。就像開發產品,我認為我們的產品功能多么多么強大,客戶認為解決不了他們的問題,你等于做無用功。
用餐飲企業的四個屬性“菜品、環境、服務、位置”與互聯網企業比較,菜品相當于產品,環境相當于應用系統(Android、iOS),服務就是互聯網行業的400遠程、運營服務、糾錯服務等,位置也就等于說是產品的展現。這是需要深度探究的。
互聯網企業應該踏實下來,玩大躍進顯然是不現實的,先找到自己的基礎用戶群,讓他們口口相傳,就如餐飲企業的口碑相傳。
當年開心網“偷菜”,風靡全國。天天上班滿屋都是偷菜的男女老少。現在還有多少人知道偷菜呢?幾乎沒有人對其有興趣了吧,興頭已過。如今的很多餐廳,尤其是裝修環境有特色的新餐廳,一開店一定會吸引很多人到這里來嘗鮮,再加上點炒作營銷。而人都是追求新鮮感的,熱度一過,當沒有更加新穎的東西涌現在用戶面前,這個用戶就流失了。
餐飲企業升級嗎?當然,他也有所謂的1.0、2.0、3.0,但是他們從來就不提這個概念。一份炒飯,換米,換料,換配菜甚至換容器,都是更新,但是這些永遠都不會去吶喊。大家經常見的,肯德基從單層漢堡升級成雙層,不叫創新嗎?哪家餐廳不換菜譜?不出新菜?
互聯網也必須創新,游戲不斷增加地圖、增加裝備,才能留住更多的玩家,不創新就等死吧。
互聯網行業改變是顯性的,但是餐飲行業是絕對隱性的,更實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