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互聯網思維口口聲聲地說了解用戶,扯淡!
互聯網給人感覺高大上,但是真正用的是用戶。
互聯網的所有用戶都是餐飲用戶。因為用互聯網的人,都去過餐飲企業吃過飯。
但是不懂互聯網的人就不去餐飲企業吃飯嗎?不可能!有太多老人和兒童走進形形色色的餐廳,他們不知道什么互聯網,但是他們知道吃飯。
互聯網思維每天研究分析多少人?餐飲企業每天研究分析多少人?比比就知道。互聯網人,實際上根本不懂得餐飲企業的核心。
吃飯是基于社交,讓人閉嘴?不現實。人都知道陌陌,但是吃飯之間不是通過溝通嗎?陌陌講究,一切不以請客吃飯的開房都是耍流氓!
一點聲音的店都沒有,大家都在玩手機的店,誰敢進?為什么說很多餐廳都說,吃飯交出手機,跟你最愛的人交流交流。
注意力集中在與你同用餐的伙伴上,吃飯才有感覺,國外早就這樣實行了!互聯網這也是在破壞人的美好體驗。現在都是帶老人吃飯,帶孩子吃飯,用互聯網思維,把他們拒之門外?
互聯網人以為自己很了解用戶了,于是大肆擴張,狂招人,狂占地。
不要盲目擴張,穩當一點吧,餐飲企業就算再有錢,沒有充分的準備,也不會輕易擴張。把第一家店做到供不應求,才會考慮下一步的問題。
四、互聯網思維提倡把服務做到極致?扯淡!
說心里話,產品好的企業,沒有服務就算了,理解。不過太多太多的互聯網公司就是靠服務的!
您在餐廳用餐,某道菜吃出一個頭發,服務員跟您道歉,給您換菜甚至免單,可能您還會到處說這家店好。產品的確有問題,但是用熱情的服務彌補。踏實。
在這里,不得不談一下“蘋果系列”。他們的確把服務做到CYE極致,但是他就是傳統零售思維,人家不談什么互聯網,覺得沒有意義。用戶在質保期內,出現任何問題,直接換新并且立即讓您拿走,保證正常使用。功能不會用時可致電,客服會熱情地幫助您,直到滿意為止。
前幾天我玩的一款手機游戲出現了嚴重Bug,數據清零,裝備丟失。我打電話沒人接,發微博沒回復。無奈之中,我撥打了蘋果的客服,驚喜的是,蘋果賠償了我的全部損失。你說我能不挺蘋果嗎?
現在大家可能明白蘋果擁有如此多的果粉的原因。因為果粉,收獲的都是安心服務。
正如餐飲企業,有很多客人吃當地特色,都是需要服務員來教其如何品嘗的。簡單的例子,很多外國人來京吃烤鴨都是服務員幫忙卷的。離開了這一環節,會是用餐體驗的敗筆。
一款產品,可以給你機會去探索、去改善,但是服務要跟得上,最主要的是態度。誠懇一點,也許真的不盡人意,但至少也讓用戶感覺到你們在進步,讓用戶愿意為你買單。而不是把責任都推給用戶。
天天有Bug,說實話,互聯網行業還涉及不到特別嚴重的,餐廳一旦有了“Bug”都會有人身安全的發生,就如大橋出了Bug會塌方一樣。相比之下,誰更需要注意細節呢?
五、互聯網思維是以人性為核心?扯淡!
提到互聯網思維,無非是為了滿足人性的“貪、懶”。
餐飲企業就不滿足了嗎?
貪,才有打折、贈券、儲值送。
懶,才有外賣、外燴,甚至說,完全滿足了“不想在家里動手做飯的群體”。
更現實的例子,自助餐飲,太滿足顧客的“貪”了。據說八十年代就有此業態。互聯網只是放出來炒炒而已。
海底撈的服務完全是滿足顧客的“懶”。應用互聯網思維一下,咱取消海底撈的服務,試試?
讓互聯網人越懶,我們的產品越成功?餐飲人才真正做到了極致,凈雅當年提出的“不讓一個顧客的杯子空著”,培養服務員的主動,不需要顧客吩咐。
餐飲企業沒有了打折,不做外賣,會讓多少個互聯網企業吃不上飯?
你們只是優化了一個概念就以為自己拯救了餐飲企業嗎,這真的是做夢。
六、互聯網思維減少人工成本?扯淡!
好的,減人了!
您用互聯網思維告訴我,客人來了,腦子里在想什么。
客人來的第一件事,真的是點菜嗎?
錯!一看就是沒有干過餐廳的人道的胡言。
是給客人倒水!先讓客人把嗓子潤潤。人都是先喝杯茶先歇會。花錢買體驗,拿的是上帝的“勁兒”!
服務員:“您好先生,馬上給您拿菜單。”
客人:“好的,謝謝,走著。”
(如果客人對著手機說“走著,一會咱們點菜!”估計他的思維我們實在不敢恭維。)
過了一會服務員將剛喝空的杯子斟滿“先生,這是我們的菜單,您看一下,推薦……”
很多餐飲企業是蹲式服務。互聯網思維告訴我們如何做到?
且不談復雜的流程,最簡單的,手機點菜可以減少服務員。
那么,用手機點菜。培訓用戶的成本,誰出!系統供應商出的起嗎?還得餐飲企業自己來,服務員反復培訓。最終,可以通過。結果,讓一個初中都沒有畢業的服務員教那些高級白領用手機點菜?有教的工夫都把菜上來了。
菜譜上有些很特別的菜,在應用互聯網思維后取消服務員,如何對顧客解釋?寫一大段解析文章?還是錄個視頻?很多時候都是靠服務員引導。用手機誤下單了,餐廳還得讓您交錢呢!
我今天點了10個菜,桌子上只能放8個,,誰來給我撤空盤;我滿盤子都是碎骨,用“互聯網思維”,誰來給我換碟子?只要這個事情需要人工,就不能減少服務員。餐飲企業都是每個服務員有固定的臺數來服務。
掃描二維碼可以讓顧客便宜,現實嗎?能永久嗎?明明客人可以直接付現金,或者刷卡,省事,非要讓人家掏出手機,一步、兩步、三步……
最直接的一點,減少了服務員,手機能自己上菜嗎?讓顧客自己端?
連餐飲企業流程都沒有搞清楚,以為取消“服務員點菜”的環節,就是減少人工了嗎?這是一個多么荒誕的言論!
假想一下:當客人走進未來的互聯網餐廳,您將體驗如下場景——
1、走進屋,沒有人引導,找個空座位坐下。
2、打開手機。桌盤寫著WIFI。哇,一系列的菜,千萬不要問這道菜好吃不好吃。
3、報著很疑惑的心態點了菜,然后反復檢查后下單。
4、不知道菜什么時候上來,也沒法催菜。(“服務員,菜咋還不上來呢”這句話其實喊出來會很爽,可是這哪有服務員?)
5、拿出手機,跟菜品對比。沒有人提醒,我點的菜對不對呢?
結果:是這道菜——恩,味還行,我再看看手機,噢,配料是這個。
不是這道菜——我吃不吃?吃了要不要買單?打開手機“電腦,這是我的菜嗎,是不是上錯桌子了?”
6、自己拿了餐巾紙,看了看桌牌,51號,該買單了。
7、掃描二維碼,支付。發票簡單,輸入四個字“我要發票”。
8、去前臺取好發票,離開餐廳。
請問中國有多少這樣善良的人呢?
都沒有服務員。交什么錢!走人!
餐廳老板,您就這么大方嗎?
想開一家這樣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互聯網自助餐廳”,臣妾做不到啊!
最后說一下,互聯網行業啊,你們做的,是傳統行業做了幾百上千年的精髓給了你們,你們只是借鑒了而已。有改變嗎?有,但不是神。說實話,以餐飲為首的傳統服務行業,甚至可以延伸到所有傳統行業,才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互聯網人想去發展,還是踏實下來思考一下,精心研究下傳統行業吧,步子邁太大了扯淡是必然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