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開幕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點燃了北京的初夏,盡管互聯網大佬們集體默契的缺席,但草根創業者的熱情卻依舊不斷升溫。 人潮兇猛,參會者在十幾個會場和展臺中往復穿梭,捕捉著有益于創業的箴言,初創參展商在不到一米的展臺中不厭其煩地介紹著自己的產品和方案,場面繁榮而躁動。 或許下一個市值數十億美金的公司就在他們中間;或許他們當中下個月就會有誰被騰訊、阿里、百度并購;或許不經意間,一個新的市場和機遇就被這些小角色們所發掘。 穿梭在人流中的還有資本的力量,嗅覺敏銳的尋求著投資的機會,比起PC時代的互聯網熱潮,移動互聯網細分的機遇更多。 這場名為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浪潮太過有吸引力,盡管參與者眾多但幸運兒寥寥,盡管陷阱密布卻又機遇無限,就像是一個沸騰的紅海,吸引了一批批的創業者前仆后繼。與2010年那波創業不同,現在創業有三大法則需警示。 法則一:抓整合、抓細分、善與巨頭合作 “資本非常熱。你只要有夢想,就有人敢賭你。”PICOOC公司創始人張悅篤定這是一個創業的好時代。 張悅曾經是首批掘金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2009年,他曾經參與創辦過移動應用開發培訓機構博看文思,四年后,在賣掉博看文思后他又創業,這次是智能硬件。 四年之前,移動應用尚未新生事物,四年之后,移動互聯網已是智能硬件、互聯網金融、O2O的基礎載體。對移動互聯網的更迭而言,四年已然是漫長的周期比對,如騰訊副總裁馬喆人所說的移動互聯網的更新周期已經縮短至六個月,現在和半年前已然完全不同。 在去年下半年騰訊科技的觀察中,由于互聯網巨頭掌握著巨大流量和入口,新用戶獲取成本變高,基于財務投資者的融資艱難,創業公司難獨立發展,催生著一起又一起的戰略投資和并購。“創業已死”的論調曾在移動互聯網創業者中蔓延。 半年后的現在,無論大型互聯網公司的高層,還是草根創業者,都不想否認這是一個創業的好時代。 “用戶上網的時間多了,需要上網的場景催生出來很多垂直化的需求。一個很小的點,就可以成就一個產品。”QQ瀏覽器產品高級總監葉駿感慨道。 “機會很多,牛人很多”,說這話的時候,航班管家CEO王江往大會臺上望了一眼,臺上,大眾點評、易淘食正在討論著O2O的碰撞。 “跨界、整合和O2O”,王江給出了三個機會的關鍵詞。他認同上汽車享平臺CEO夏軍演講時所說的那句:“沒有傳統企業只有傳統思維”。 多次創業的好貸網CEO李明順認為,移動互聯網除了帶來更多的差異化和個性化以外,還會帶來瘋狂的并購。對于小公司來說,應該從中找到其中細分差異,并將細分領域的服務做深。 競爭環境也有改變。“十年前,作為創業者來講,必須殺出一條血路,那時候大公司除了抄襲你,連買都不愿意買。今天大公司越來越舍得花錢。”UC優視董事長俞永福說。 作為大公司的高管,馬喆人也承認,隨著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傳統產業和互聯網跨界的速度越來越快,作為互聯網巨頭從投資業務逐漸轉變為經營生態,開放能力,連接一切,這實際上為創業者培育了相當豐沛的資源。 法則二:門檻變高 坑變少 必須增加優勢 “2013年初我有一個總結,就是大機會變小,小機會變大。能夠突破大公司的封鎖,再成就為一個偉大事業的難度只會越來越高。”俞永福說。 “機會很多,但不容易做成。”王江道出了硬幣的另一面。在他看來,現在創業的競爭相比較以往更加激烈,創業者在做,巨頭們也在布局。 多盟創始人張鶴也有類似的觀點,他回憶,2000年時,一個創業公司只要堅持下來,只要拿到投資,基本都可以獨立發展,甚至做到上市或者更大規模,現在移動互聯網公司發展壯大的難度越來越大。“抱大腿成為越來越多的公司不得不做的選擇。發展到差不多的時候就被巨頭收割了。” 甚至相比2011年和2012年,類似唱吧、陌陌、墨跡天氣這類的幾千萬用戶的新應用也不會常見。“前兩年市場空白比較多,現在坑都被占了。”張鶴說。 巨頭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并非安全。4月底,UC在向百度致敬的同時推出了移動搜索“神馬”,在將UC瀏覽器的默認搜索修改成神馬之后,百度立即做出了對抗反應。曾為百度導流量甚至洽談并購的盟友一夜之間開始大動干戈。 在被外界認為騰訊獲得了移動互聯網船票之后,馬喆人坦言,騰訊并沒有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因為這個行業每六個月都有一個全新的更新。 “大公司會越來越充分利用自己體重優勢取得優勢。”俞永福做出這樣的判斷。 法則三:太窮別創業 太短視的人別用 “拋開所有的行業和機會論,創業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晚。”馬喆人說。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移動互聯網行業中,二次創業者越來越多。 一個原因如俞永福所說,大的互聯網公司在過去一兩年買了很多家公司,幫助很多的創業者完成了第一次財富積累,也可以預見,兩年前中國可能會迎來下一次創業高峰。很多人拿到錢,完成鎖定義務之后,可能開始新的創業。這是一個成熟的循環。 不過,二次創業和初次創業有很多不同。張悅最近很苦惱,發現招人很難,尤其是能招到像過去創業的人很難,感覺很多人很輕浮,很短視。 “創業一定是貴族,太窮肯定創不了業,因為他連溫飽都沒有解決。除了物質基礎外,精神上是個貴族你才能去創業,這樣可能去忍受很多不如意和委屈。” 張悅的這種感受來自二次創業,在創業初期,三四百萬融資幾個月就花完了,這時回報在哪看不到,有很多的未知數。“做智能硬件像九死一生”。 遨游CEO陳明杰也有類似貴族的說法,“創業本身確實是風險很大的事情,養家糊口情況下不建議創業。因為創業99%都不會有什么特別輝煌的結果。”
 |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