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你認為鼓勵創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好辦法嗎?
陳:我不認為鼓勵創業是解決目前學生就業問題的途徑。我認為創業能力和就業能力這兩者是成正比的,就業是解決一個人的就業問題,創業是解決一個團隊的就業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就業的學生,讓他去創業,在我看來,成功的概率也是不大的。
記者:成功的大學生創業者,一般來說需要具備哪些品質?
陳:成功的大學生創業者,和其他的創業家在性格上的要求是一樣的,首先要有企業家的潛質,要專注誠信、講規則,要有遠大的目標又要能腳踏實地,要關注市場,要打造核心競爭能力,其次還要具備財務、法律和營銷等方面的知識。
大賽培養億元級別公司
記者:大學生創業需要怎么樣的社會環境?
陳:需要我們整個社會能夠寬容失敗,鼓勵創新,同時要有一個理性和完善的法律和市場環境,包括要為學生提供公平地競爭環境。應該說目前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打造鼓勵創新、公平高效的創業環境,方方面面對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支持也非常多,這對未來大學生的創業成功至關重要。
大學生的創業有自己的特殊性,他們富有激情,但實際操作能力和資源積累比較薄弱,我們還要為他們提供創業的“拐杖”,這就是說,不僅要表態支持,還應該有配套措施來實現。
記者:“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至今已經15個年頭,這15年來出現了哪些變化?
陳:從1999年第一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創辦至今,15年的時間里已經舉辦了9屆,現在的作品起點和選題,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創業計劃的質量和體系的完整性有了巨大的提升,出現了很多可喜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創業團隊,在實際創業中獲得了很好的成就,無論是北京、上海還是浙江等地。最早參加挑戰杯的同學和項目,有的已經發展成上市公司,有的取得上億的銷售收入,還有的獲得資本界數億的價格認可。
但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以比賽成績為導向,以高校科研資源和科研成果為主題的傾向,這些情況和大學生創業實際存在錯位。
記者:有哪幾個讓你印象深刻的大學生創業參賽項目?
陳:比如今年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的金獎《杭州思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開辦一家致力于用互聯網思維打造中國高端民族品牌的女裝公司。目前,公司已進行了工商注冊,擁有兩個自主品牌,兩家淘寶皇冠店鋪,1家1號店網絡店鋪和1個APP商店,2013年銷售額達到1385萬元。公司擁有專業的導師團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梁春曉對公司的成長全程指導。
還有因為“交大學生賣肉夾饃”而引起關注的西安交大學生袁澤陸,他就是休學創業的。大三時他主動提出休學創業,學校在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后,最終給了他嘗試的機會。袁澤陸先是與人合伙打造了一個“飛飯網”,后來又開起北京“西少爺”肉夾饃餐飲公司,目前已擁有5家連鎖店,合伙經營的第一家肉夾饃連鎖店目前日銷售額已經超過萬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