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社區、電商網站新模式將扎堆
口述/蘑菇街創始人、CEO 陳琪整理/曲琳
提起社會化電商,我認為現在誤區比較多,很多人覺得微博上傳播一下,甚至QQ群里做宣傳就叫社會化電商了。我個人認為,社會化要與社區化、社交化分開,比如一件衣服比較好看,成百上千的人會喜歡,它的排序就會提升,這其實是一種群體的行為和群體的決策,實際上這些人之間沒什么關系。蘑菇街這種形式是從消費者出發,先建立起一個社會化平臺,把喜好相似的人組織起來,再跟商家對接。
2011年,社會化電商還處于一種萌芽的狀態,各種模式都會冒一點出來,2012年大家說電商要冬天了,至少是個秋天,反倒會讓大家都靜下心來。2012年會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以微博為例,微博營銷我覺得還談不上商業模式,但已經是淘寶流量里面非常重要的來源了。微博上有專為淘寶服務的公司,走媒體路線,一方面自己生成好的原創內容,一方面做電商廣告;還有些聚集歐美街拍的內容資源,把上面的衣服找出來推薦給用戶;也有從電商出發的形式,比如上海商派(ShopEx)做了跟微博合作的櫥窗,把商品就直接掛進去了,也可以同粉絲做分享。
其他形式,包括有些論壇會為京東、當當等專門做板塊,也是把用戶一群群歸結起來;55BBS、愛物網是我們的前輩,也形成了自己的社會化方式;再比如我原來同事做的草莓派,又賣東西又開社區,是很少見的,對電商來說,一個很大的成本在于流量,當運營了一個社區以后,重復購買率會很高;不能忽視的還有淘寶,淘寶體量太大了,要找到很合適的模式還要花一些時間,但是他們一定會往社會化方向走的。
社會化不見得是哪個社區都能做的,對于運營的要求非常高,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迅速幫助用戶去命中他心里想要的東西,所以必須做到陳列、分類、排序。本質來看,這是電商的一種營銷渠道,在未來,電子商務公司一定會青睞于性價比、轉化率都很高的渠道。
o2o:機會巨大線下環境決定成敗
口述/創新工場創始合伙人汪華整理/劉巖
2011年,客多網、布丁網等獲得了風投青睞,千團大戰過后,“千O大站”已經悄然打響。
線下成熟領域容易成功O2O(Online to Offline)最核心的是在用戶決策、交易上提供有價值的互聯網服務,真正為商戶掙錢提供價值,為用戶解決問題,讓用戶有主動用它的理由。如果只靠花錢打廣告把用戶買過來,不提供增值服務,再以同樣甚至更低的價格賣給商戶,這中間創造的價值并不多。所以O2O不應該是去做“二道販子”。
團購作為O2O,也是創造一定價值的,很多線下商家并不知名,團購解決的是線下商家跟用戶溝通的問題。只不過現在很多團購被拔苗助長,來不及做更細致的事情,創造的價值深度不夠。
做O2O未來能創造價值的機會還有很多,這點毋庸置疑。比如像大眾點評網,解決消費者和商家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再比如,在傳統行業,中間交易環節特別復雜,難做決策,創業者如果能提供給用戶很好的信息,提高用戶忠誠度、黏度,這就是機會。但有些方面不能操之過急。因為在很多行業,線下環境不是很好,比如線下服務提供商或交易環節不是特別標準、規范的情況下,很小的創業公司進入容易成為先烈。
相對來說,做O2O要求兩邊的“O”都要特別成熟。在用戶方面,應該選擇用戶習慣等方面都特別成熟的領域;線下的“O”,也需要選擇相對標準化,比較規范的領域。創業型公司應該是選擇好一些線上、線下環境相對成熟的領域,再去做一件非常具體的小事情,做出一款好產品。
線上才是O2O的精髓。因為O2O公司做線下沒有優勢可言。目前一些O2O公司存在的問題是:第一、不是踏實下來做一款精致的互聯網產品真正滿足用戶需求,而是想著快速拿錢買用戶擴大規模;第二,做產品的思路上未能真正幫商戶解決賺錢問題;第三,產品沒有很強的用戶增值、用戶黏性。克服如上三點問題,就應該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了。
O2O可能比團購還要難
口述/查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黃遠鵬整理/劉巖
O2O是雙向的,既包含online to offline,又包含offline to online,即:線上把消費者導入到線下商家,線下商家又把服務反饋到線上。團購是O2O最早形成產品化的模型,問題是只把消費者引向線下便終止,未把線下服務傳遞、反饋到線上,屬于單向的。團購還有一個天生的缺陷是:明顯以犧牲商家的利益去滿足消費者的利益,最終的結果是線下商家提供的服務大打折扣。盡管國外有Groupon相對成熟,但目前這個生態鏈條依然不夠健康,整個團購行業在梳理、優化,洗牌后能生存下來的就那么幾家。
對比美國線上消費與線下消費的比例,我們線上消費的比例還很小,未來通過O2O擴大線上消費比例,還是有很多創業機會。只要能把線下空閑的資源與有需求的用戶連接起來,就會成為一個O2O的經典案例。如果O2O能做得好的話,是線上與線下對等的模式,即線下的服務可以延伸到線上,線上的需求可以延伸到線下,做到極致之后應該是線上線下不分彼此。
其實O2O最本質的是做好本地化服務。在用戶行為、定位、社交等方面,SoLoMo跟O2O有很多重合之處,尤其是在本地化服務上。本地化就意味著O2O需要提供的技術、服務、內容也集中在一定范圍之內,體現更多本地化生活服務類的優勢。
但做O2O未來可能會比團購還要艱難。一方面要求在網上營造特別龐大的用戶群,一方面又要在線下培育優質的商家。就目前來看,盡管O2O能帶來大量用戶,但卻得不到商家的任何反饋。這時就迫切需要通過支付手段,或者刷折扣券上的一維碼、二維碼等技術手段,從而形成一個好的消費者反饋機制。作為一個O2O平臺,只有深度挖掘優質商戶,帶來更多回頭客,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3頁 1 2 3 4 5 6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