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各地的尾貨市場也日漸紅火起來
一旦訂單取消,整批品質良好的成品就會淪為尾貨
遭遇“耍賴”退單
“我簡直要氣死了,這么大的公司卻出爾反爾,一點信用都沒有。”為國外服裝品牌代工的吳老板說,此前國外一家知名企業通過第三方跟他進行合作,下了50萬美元的服裝訂單,可是原本已經驗過的貨,到了碼頭對方又說不要了。“還好投了信用保險,不然虧都虧死了。”他說。
近年來出口反傾銷問題突出,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歐債危機也愈演愈烈,國際經濟動蕩和不利因素增多,一些原本“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的歐洲大公司,開始出現信用危機,甚至到了收貨時再臨時“耍賴”退單。
據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信保保險及擔保業務共實現保額1964.3億美元,同比增長68.5%。其中,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實現保額96.5億美元,增長19.7%。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全年實現保額1543.3億美元,增長71.0%。中國信保出口信用保險總承保金額、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金額和海外投資保險承保金額已升至全球所有官方出口信用機構中的第一名。
華麗數字的背后是企業的憂慮和不安。
“老客戶、大品牌同樣未必都靠得住。”從事外貿信報行業的鄭國慶介紹說,他們剛剛幫助泉州企業和西班牙的一家知名企業交涉,幫服裝企業保住了訂單。不過,對方原本要求年前交的貨,現在卻要推到年后才交,于是原本200萬元/月的訂單額,縮水到50萬元/月左右。西班牙的這家二級品牌的服裝企業,長期和這家知名服裝企業合作。對方一直很有信譽,訂單量也很大,之前,這家企業每年和他們產生的業務量起碼有2000萬美元,但今年就大幅縮水了。
中國信保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新報案件上升幅度較大。“在這些外貿報損案件中,由于海外企業沒有按時履行合同,導致我方企業受損的情況占多數。”鄭國慶表示,不少付過訂金的海外買家,因為市場無法消化商品,寧可不要訂金,也不愿再花錢買貨。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我國2011年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6420.6億美元(約合22.9萬億人民幣),比2010年同期增長22.5%,進出口總額創下年度歷史新高。而全年貿易順差為1551.4億美元,比上年收窄14.5%。
我國有不少的服裝企業依賴代工出口,沿海遍布著大量從事外貿出口生意的服裝企業,尤其長三角和珠三角,每年都要為世界生產海量的服裝產品,一旦訂單取消,整批品質良好的成品就會淪為尾貨。
業內人士分析,訂單的突然取消和變更開始頻繁折磨服裝業,導致尾貨激增。此外,除了生產制造環節,流通環節可能導致尾貨產生的“陷阱”更多,如經營不善、消費者需求變化過快、流行與季節變化、地區差異等。無論是批發、零售、代理還是品牌經營,都會出現數量不一的尾貨。尤其是品牌商,他們要追逐市場就要大量鋪貨,要回應市場快速的需求變化走在時尚前沿,就會更容易產生尾貨。
尾貨市場有多大?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由于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總體嚴峻復雜,國內外環境變化對中國外貿的影響還在繼續發展,因此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形勢將非常嚴峻,因退單導致大量庫存尾貨的企業亟需找到自己的渠道出路。
尾貨市場會是他們一個不錯的選擇。30元錢買件名牌襯衣,50元置條品牌牛仔褲,80元淘雙知名運動鞋,還絕對是真品,這些原本的不可能在服裝尾貨市場被一一實現。位于西三環麗澤長途汽車站的天蘭天尾貨市場是北京的第一家尾貨市場。作為北京第一家尾貨市場,“3個月銷售20億的神話”讓天蘭天很好地保存著它人氣壓倒一切的“大哥大”氣勢。
近日,天蘭尾貨又有三家新店——天蘭尾貨石景山店、天蘭尾貨順義店、天蘭尾貨密云店在北京先后開業。截止到2011年年底,天蘭尾貨在北京區域已有10家大型專業賣場,營業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