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覆蓋人群越來越龐大,移動應用更是呈現幾何級的增長。健康醫療領域應用的挖掘也引起了開發者和用戶的關注。據有關部門統計,在2011年,醫療應用大約有4400萬的下載量。
但是與國外健康APP火熱又賺錢的情況相比,國內移動健康發展還很緩慢,盈利模式也不明朗。春雨天下軟件公司CEO張銳在騰訊2月29日舉辦的移動醫療健康微論壇上,就移動醫療健康的發展趨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移動醫療線下資源依賴度高
據張銳介紹,在國外的APPStore上面最火熱的應用和最賺錢的兩個領域,分別是健康和教育。但是從目前國內移動醫療健康領域來看,至少現在沒有看到特別棒的應用和特別火熱的局面出現。
在張銳看來,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有兩點:第一個是醫療體制的問題。中國是一個公辦醫院為主體的醫療體制。一些大的醫院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不缺少病人的。但是在美國移動健康發展比較好的情況下,他們市場需求想借助更強大的、更先進的一些互聯網的技術,為他們帶來實際意義的東西,所以需求量是非常旺盛的,這就是醫療體制的差異化所導致的結果。
第二個原因是美國的創業環境和中國的創業環境不太相同。張銳認為大家不進入移動健康領域的一個前提,可能對線下資源依賴度太高,但是他認為當你了解患者和醫生需求的時候,其實你有很多機會。
用戶對移動醫療應用產生信任需要培育
移動醫療作為一種新的模式,人們在接受起來可能沒有那么快,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制約著移動健康的發展,那就是如何讓用戶信任這種新的模式,從而進一步接受或是依賴這種方式。
信任的問題在張銳看來歸根結底是用戶能夠通過嘗試來判斷新事物的可信任的程度,他認為其實醫療這個領域跟C2C很像。他舉例說他第一次在淘寶購物時的經歷是非常惶恐的,但是又無法受抵抗低價的誘惑,但最終還是買了。最后他總結說:任何東西都是需要培育的過程。
除此之外要考慮在移動互聯網里面提供醫療服務的主題是什么。移動醫療服務商要始終明白一點的是,自己只是一個提供服務的嫁接平臺,而不是真正的診療機構。公司可以請一些知名的專家來為患者提供答疑服務,這個信任問題也是很容易解決。
在張銳看來,要想解決用戶信任的問題,一個是靠時間,一個是靠互聯網上組織的資源能不能本身給用戶帶來信任感。
移動醫療領域還是一片藍海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雖然說移動應用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朝陽領域,但是再好的東西如果不能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也很難持久的維持下去,這就要面臨盈利模式的考驗。張銳認為,在互聯網上面凡是成熟的盈利方式,一定會在現實當中有現實的鏡像。但是醫療互聯網里面因為政策的限制,一直沒有現實的鏡像去對應。他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我們在醫院里面掛號費,現在是5塊錢,據說有4塊錢交給衛生局。這里有一個現實鏡像,網上是不是也提供CYE的服務呢?網上就不會提供5塊錢的服務,為什么?這個利潤太薄,而且從一個用戶講,我在拿什么東西來購買服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資產,最重要的資產就是我的生命與健康。對于我這樣資產的管理,用網上這種行為來做的話,我覺得有點擔憂,所以在醫療這個領域有很多問題,有很多中國現實的問題導致,包括中國的醫療結構和體制的問題,在美國這個問題好很多,所以我覺得美國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相對清晰一些。”
據ABI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16年健康與體育移動應用收入將突破4億美金,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改進人體健康,提供醫療幫助的應用越來越多。在2010年美國最值得投資的10個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中mhealth公司占有3席的位置。其中,zocdoc、drchrono等公司的融資金額都超過千萬美金。
移動健康領域在中國還是一片藍海,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如何在這片未知領域搶占一席之地也正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各環節都需要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找準自身的切入點,伴隨醫療服務的細化,找到清晰化的目標,為用戶提供簡單、有價值的服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