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民營企業可以投標頁巖氣開發。
有報道稱,新疆廣匯、MI能源、宏華集團等民營企業早已為進軍頁巖氣做足了準備。
2011年底,頁巖氣獲準成為獨立礦種,意味著其勘探開發就不再受油氣專營權的約束,任何具備資金實力和氣體勘查資質的公司都可投標。這一政策正式為民營資本松綁,為民營資本進入這一領域打通了渠道。
所以,盡管大型國企和外資在頁巖氣行業熱潮中搶先占據了有利地位,但政策為民企的進入留出了必要的入口。
喜憂參半
在積極的熱潮中,中國的頁巖氣開發也不無憂慮。
喜的是儲量豐富、信心滿滿;憂的是技術受限,市場時機與開采瓶頸并存。
中國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于海峰曾向媒體介紹:初步評估中國頁巖氣可采資源潛力為25.08萬億立方米(不含青藏區),與中國陸域常規天然氣相當,與24萬億立方米的美國頁巖氣潛力水平相近。而美國的評估則更為樂觀,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2011年4月份對世界14個地區頁巖氣資源的初始評估 ,中國頁巖氣的地質資源量為100萬億m³,可采資源量36萬億m³。
盡管人們對頁巖氣作為替代能源類型的前景充滿期待,但同時也已經意識到其開采對地下水可能帶來的嚴重影響。大量耗水、氣體泄漏等問題,必將從第一天起困擾中國的頁巖氣開發。 相比而言,美國的頁巖氣開采較為成熟,但仍舊遭到了環保人士的強烈反對。 (點擊閱讀更多信息《水力壓裂開采頁巖氣,中國請三思而后行》)
反對者表示,頁巖氣開發涉及高壓抽取數百萬升的“減阻水”(水,沙以及一些化學物質的混合物),這會影響到寶貴的供水資源。張永偉表示:中國頁巖氣大規模開采前,如果不能建立環境保護的框架,那么未來的開采可能就是一場災難。
但技術,是目前最主要的一個擔憂。
20世紀90年代后期,水平鉆井與多段水力壓裂技術在美國獲得率先實現突破應用,釋放了頁巖氣作為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采和應用前景。“頁巖氣革命”自那時開啟大幕。
而中國頁巖沉積時代早、埋藏深,勘探開發的難度大,目前并無企業掌握水力壓裂核心技術。
有人強調:“與美國公司合作是一個必須的選擇。”有人擔心由此帶來的技術和地質適應性問題。
“目前,很多美國的頁巖氣開采公司正急切地等著中國的頁巖氣開采市場放開,他們有技術,希望能跟國內的公司合作,在中國頁巖氣市場分得一杯羹。這種情況利弊都有,關鍵看政府的政策到時候怎么定,監管如何落實。”曾有業內人士向媒體表示。
而中國自主技術持有信心的觀點認為:開發頁巖氣所采用的技術裝備,與常規天然氣的區別并不大,其中水平鉆井與壓裂增產等關鍵核心技術在中國常規油氣開采中已經有所應用,而且國內在鉆機、壓裂車組、井下設備等裝備制造方面也已有較強的技術和生產能力。
迄今為止,中國頁巖氣開發的法律基礎及制度安排還沒有明確下來,有關頁巖氣開發的礦業權與區塊登記管理制度等管理體制問題也存在諸多爭議,相關財政稅收等支持政策還不及建立。如果按照2020年頁巖氣產量達到600億-1000億立方米來計算,未來十年需要至少投入4000億-6000億元。
除此之外,中國國內天然氣定價機制也不盡合理,影響頁巖氣開發的經濟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