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美國火了的互聯網應用模式,一定會在國內再火一把。從門戶到郵箱,從SNS到微博,早已經驗證了中國特色互聯網的發展規律。因此,當俄羅斯投資公司DST主導的一個財團將1.35億美元砸向Groupon使其估值達創紀錄的13.5億美元時,國內團購熱潮就好比一個剛觀賞了A片區的青壯年,沖動亢奮到不行了。
自王興的美團網開始,中國互聯網近期出現的團購網站,可謂之“千篇一律多如牛毛”。據易觀國際統計,國內已經誕生了300——400家團購網站。這些團購網站步調一致模仿著Groupon,號稱簡約、便捷的界面設置難掩“千人一面”的詬病。
什么是Groupon團購?
Groupon模式的獨特之處在于,每天只推一款折扣產品、每人每天限拍一次、折扣品一定是服務類型的、服務有地域性、線下銷售團隊規模遠超線上團隊。
如果會HTML和CSS,任何人均可無縫復制一個Groupon來。但是東施就是東施,她學西施走路了還是東施,且最終落下一個“效顰”的諢名。事實上,Groupon是電子商務、web2.0、互聯網廣告以及線下模式的結合體,是一種多方共贏的電子商務模式。
團購三角形 中關村遺情書 配圖
一道有趣的數學題
偶然看到一道有趣的數學題,討論網絡團購過程中經濟效益和心智成本的購買關系,分享如下:
假設:A、用戶選擇網絡團購僅僅基于經濟考慮,不考慮非經濟因素;B、網民花在同一個網購團購項目上的時間是相等的,即為T;C、同一個網絡團購項目給網民帶來的經濟效益(假設為C1)是相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