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缺短:中國經濟最明顯的一個矛盾現象在于,雖然大學新生和畢業生數量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增加,但高水平人才卻似乎存在著嚴重短缺。很多西方企業都談到,中國競爭對手過去的薪酬和外企根本不在同一水平,但現在,為了獲得條件更好、有留學背景、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它們同跨國公司展開了短兵相接的人才爭奪,一場人才戰就此打響。
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中國需要扭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人才流失局面。為此,地方政府,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機構,以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等Cye.com.cn重要中資公司,都派出代表團前往國外,用優厚待遇吸引科學、工程和管理方面的華人專業人士回國,帶領中國向真正的知識型經濟轉變。
于是外資和內資企業都在同一個人才庫里搜尋專業人士,這使得西方企業招聘、培養和挽留員工的任務變得越來越艱巨,那些打算在中國建立研發機構的企業更是如此。
預計在未來數年,存在于中國和其他重要新興經濟體的商業機會將五倍到10倍于發達國家,考慮到這一點,我們相信,西方企業如果學會怎樣更好地游弋于中國復雜的經商環境,它們將會獲益良多。那些能夠調整自身、適應上述挑戰的企業,或許最有機會在中國獲得成功。
本文作者西蒙Denis F. Simon為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國際事務學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的國際事務教授;另一作者Leonard M. Fuld為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研究咨詢公司Fuld & Co.的總裁兼創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