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國電子政務的現狀
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過程基本上與我國的信息化歷程同步,具體來說,是沿著“機關內部的辦公自動化”--“管理部門的電子化”(如金關工程,金稅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網工程”這條線展開的。
早在1992年國務院辦公廳就提出建設全國行政首腦機關辦公決策服務系統,2001年又制定了全國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建設的5年規劃,明確規定了我國政府信息化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等,并著重建設以“三網一庫”為基本構架的政府系統的政務信息化樞紐框架。
電子政務在我國蓬勃發展,目前已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首先,“金關”“金橋”“金卡”“金稅”和“金盾”等信息化工程的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從1993年開始實施這幾項工程,其中1999年金關工程就已實現銀行,外匯管理機構以及海關的計算機聯網,在關稅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金稅工程也已順利完成首期工程,建立了稅務系統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計算機稽查系統。這些舉措大大加快了我國海關,稅務,公安等部門的電子政務進程,對我國信息化進程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次,政府上網工程已初具規模。我國從1999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政府上網工工程,目前全國已經有2200多個政府網站,大多數政府網站都已實現了通過網絡向社會,公民發布政務信息的功能,尤其是一些發達地區在電子政務建設方面已經遠遠走在了前列。如深圳建成的“深圳信息網”,已成為全市政府部門統一的公共網絡服務平臺;北京于2003年9月25日開始運行的“北京電子政務平臺”,除居民身份證,護照辦理,企業報表,對外貿易合同填寫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完成外,市計委,規劃委,建委,工商局,地稅局,國土局等15個與公眾關系密切的委辦局都推出了網上辦公業務,到2005年北京將建成體系完整,結構合理,高速寬帶,互聯互通的電子政務網絡體系;最終建成北京市政務系統共建公亨的信息資源庫,全面開展網上交互式辦公。
三、我國電子政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我國電子政務發展已經落后于先進信息技術國家,發展電子政務的任務十分緊迫
在現代,電子政務已成為一種新的政府管理的工具,是信息社會的一個顯著標志。世界主要經濟技術大國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電子政務的發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務已經初步實現了電子化,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家庭上網密切融合,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開始初步形成信息社會的雛形。而我國的電子政務起步晚,不同地區、不同部門、城鄉之間電子政務發展很不平衡,電子政務的理論和政策研究尚屬空白,應用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與主要信息技術國家的差距還很大,發展電子政務的任務十分緊迫。
2、在發展電子政務的認識上還存在不少誤區
我國在發展電子政務方面還存在不少錯誤認識。一種是把電子政務僅僅當做政府部門的計算機化,不重視軟件的開發和政府業務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計算機系統去模仿傳統的手工政務處理模式,結果很多政府部門的計算機設備成為高級打字工具,或者成為一種擺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種是簡單地把電子政務等同于政府上網,以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規、條例搬上網絡就萬事大吉,沒有把傳統的政務工具同網絡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這些都是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視政府業務流程改進的結果。
3、電子政務基礎信息建設落后
目前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還未全面完成,網絡的運行速度還很慢,各地政府的計算機、電信設施網絡設施的建設普及率還不高,尤其是在偏遠和落后地區更是距離遙遠,整體的物質和技術還遠遠不能適應建設電子政務的需要。此外,我國電信服務的服務價格還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網絡的普及和電子政務的應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