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下另類千億樣本
“做政府想做的事”,綠地在全國各地與當地政府緊密配合的路線,所能帶來的利好遠不止于這些。
熟悉綠地的人士發現,雖然綠地至今未上市融資,卻在各地不斷擴容動輒上百億的大型項目,但到目前為止,尚未看到綠地資金受困的跡象。而凡綠地在各地的重點項目上馬,由多家銀行組成的強大銀團必然同時出現。
正是這樣一種“上層路線”,讓綠地在全國擴張中一路順風順水。比如,綠地2004年進入鄭州,目前在河南投資規模已超200億元,建設規模近360萬平方米。
這樣獨特的高效模式,已引起眾多希望在中國擴大布局但苦于沒有理想平臺投資者的注意,尤其是那些需要借助房地產項目平臺開拓中國市場的外資大鱷。
2010年底,綠地與正大集團在泰國曼谷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地產與商業結合的全新商業模式,并已就大連綠地中心、西安綠地中央廣場等十個超大型商業體項目與正大集團開展“一攬子”合作。較短時間內,在商業地產領域,綠地已與九龍倉集團、百聯集團、紅星美凱龍等商業巨頭開展全面戰略合作。
在酒店業方面,張玉良透露,綠地酒店產業發展迅速,目前擁有已建成星級酒店12家(包括4家五星級酒店和5家四星級酒店),客房總數4500余間,資產規模突破100億。力爭到2014年,在全國范圍內建成約100家擁有獨立品牌的高檔商務酒店。
綠地提供了萬科千億模式之外的另一種可能,但很顯然,它并非通用模式。模仿萬科、綠地的發展模式,并不容易,但善于學習的開發商總是能找到自己合適的借鑒之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