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模式:小米為什么能輕松打敗國產手機
美國FBI通緝要犯這個故事,形象地解釋了電商革命的真相,那就是無論是誰,供應商、制造商、消費者甚至渠道商,無論什么人無論什么事,都可以被“瞬間聚合(Aggregation)”,互為聚合的對象。
這實質上也是小米手機模式的原理,無論小米的結果如何,雷軍做的是一種全新的互聯網模式!
這種模式的核心在于,他用極低的成本在微博與網絡社區,“瞬間聚合”了大量忠誠的客戶,再用“瞬間聚合模式”去做手機供應鏈,理論上講,他可以獲得全球最優質的供應商,這種供應商的質量甚至“可能”超過蘋果。
為什么?排除操作系統的不同,蘋果的供應商理論上講完全可以成為小米的供應商,小米在“手機”上打敗蘋果完全是可能的,當然,蘋果的強大并不在“手機”,而在“內容平臺”,這也是小米永遠成不了蘋果的原因所在!
雖然小米成為不了蘋果,但小米打敗TCL手機,打敗聯想手機,打敗海爾手機卻輕輕松松,道理很簡單,這是兩種思維方式與商業模式的較量,國內手機廠家完全還是摩托羅拉時代的產物,還停留在傳統的供應鏈(調查—設計—模具—制造—渠道—服務)上,玩最原始的規模游戲。
對聚合模式認識最清楚的,是阿里巴巴
對這一商業模式認識得最清楚的是阿里巴巴,阿里研究中心提出的“C2B”是互聯網的成熟模式,這是非常有洞察力(Insight)的結論。這一結論簡單地說,就是互聯網成熟的商業模式,是“訂單+消費者參與的產品定制+電商平臺”。
小米其實就是這一模式的代表,唯一遺憾的是,小米公司對米粉“圈子文化”理解不夠。雷軍是個洞察了互聯網精神的優秀企業家,但他顯然不太懂社會學的原理,那就是任何力量與文化作戰,勝利的一定是文化!
回到C2B模式。熟悉豐田制造JIT模式的人都知道,豐田JIT模式就是C2B,這是傳統制造體系的極致,即所謂的“柔性制造”。但豐田太難學了,而今天,每一家公司都可以通過瞬間聚合電商模式,實現“柔性制造”,實現豐田JIT,先下訂單,完全無庫存的靈活生產,這就是我說的,電商正在摧毀傳統商業模式。
諾基亞臨近死亡,摩托羅拉支離破碎,中國人最喜歡的兩個品牌的衰亡不是偶然的,因為手機領域,是互聯網最激烈競爭的戰場,所以,傳統的巨人倒下也最快。我是德魯克的忠實信徒,也是他的理論追隨者,按德魯克的說法,摧毀巨人的并不是技術,而是變化的客戶。
無電商,則無商——所有的戰爭都在爭奪客戶
我想請所有覺得電商與自己無關,與自己的行業無關的企業家或員工記住,不要看行業與產品,要看你的客戶,只要他天天都在手機上獲得資訊,都在網絡上尋找答案,那么,你所在的行業就已經電商化了,因為,你的競爭對手完全可能正在通過移動互聯網“瞬連他們”、“聚合他們”!
不是嗎?所有的戰爭都在爭奪客戶,所有戰爭的勝利者,都是那些成功獲得客戶的公司。而所有的客戶都是人,所有的人都在被移動互聯網改變,現在,你還說,你離電商很遠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