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種戰略,或模式,會讓那些優秀的互聯網初創公司脫穎而出,很明顯,這些初創公司都是十億美元級別的。
在過去的幾年中,筆者一直在研究企業如何能夠形成一種成功習慣,為此我閱讀了無數書籍,專業文章,還參加了TED Talks大會討論消費者行為,習慣如何形成,消費者思維類型,甚至研究了人類大腦不斷進化的能力。筆者還研究了大量初創公司,就是為了探索他們成功背后的模式。
不僅如此,筆者也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分析那些十億美元級別的消費互聯網公司的表現,我開始意識到,在他們疾速發展的成功道路上實際上是有一些模式、規律可循的。
著名的橄欖球教練Tony Dungy曾經說道: “冠軍不會去做一些特別非凡的事情,他們只是做了一些平凡的事情,但是他會不假思索的去做這些事情,他們做的太快了,其他球隊甚至都來不及反應過來。這就像是他們的本能,而他們只是遵循著自己養成的習慣而已。”
Charles Duhigg 在他的新書《習慣的力量》 “The Power of Habit,”里引用了Dungy教練的執教理念,并講述了一個故事。當時在美國橄欖球聯賽NFL里面,有一支球隊名叫坦帕灣海盜隊(Tampa Bay Buccaneers),他們是聯盟里面一支非常差勁的隊伍,直到Dungy教練加入這支球隊并開始改變他們的習慣,或行為模式,很快這支球隊就打入了季后賽,并且這支曾經在聯賽里面毫無前途的失敗球隊,很快變成了NFL歷史上最強球隊之一。這本書可以說非常有吸引力,作者認為,改變習慣可以為成功鋪平道路。同時它論證道,即便是一家失敗的公司,如果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對運營模式進行一些改變也可能獲得成功。Duhigg表示,如果公司要爬到成功的頂峰,就不可避免的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要識別出那些導致自己不成功的習慣,然后嘗試去改變這些不良習慣。
但問題是,這些習慣究竟是什么呢?好吧,用Dungy教練的話形容,就是制勝習慣。
在此我們先看看有哪些十億美元級別的消費互聯網公司,比如YouTube, Pinterest, Chegg, Groupon, Airbnb, Shazam, Instagram, Waze,還有Twitter,筆者把這些公司稱作為十億美元俱樂部(BDC:Billion Dollar Club)。通過對這些公司的成功軌跡進行研究,筆者發現所有這些行業巨頭都采用了同樣的五種模式,或者說一些基礎性的習慣,這讓他們可以在一夜之間獲得成功,可以說,這些模式是他們通向十億美元俱樂部的一張門票。
下面就是筆者通過觀察,總結出的五個成功習慣:
習慣一:把情感和實際區分開來,傳達出一個情感的、或是一個功能性的信息
當企業把一款產品投放到市場上的時候,包括每一個十億美元俱樂部巨頭在向市場介紹自己產品的時候,都會附帶一個簡明的信息,這個信息要么傳達的是功能性的,主要強調自己產品某些實用的功能,要么是帶有情感性的,主要強調自己產品可以為用戶帶來情感上或心理上的好處。
在此,筆者可以舉幾個例子:推特就是定位在用戶的情感社交需求之上的,他們刺激用戶在好友之間分享自己的個人經歷或想法。
在這個十億美元俱樂部圈子里,還有一家公司,名叫Shazam,他們則是直截了當的滿足了用戶的實用需求,為人們提供了語音識別搜索引擎服務。
Pinterest起初也傳達出了一個非常清晰的信息,那就是,通過使用Pin按鍵,只需一次點擊,就可以保存并分享自己的照片;YouTube允許用戶在全世界范圍內分享視頻;Airbnb為假期租房提供了一個平臺。
谷歌則是利用了一種最便捷的方式讓互聯網搜索變得非常實用,他們的主頁非常簡樸,頁面設計只有一個搜索條;蘋果公司更是創造了一個技術奇跡,他們從一開始就表達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讓每一個人手上都能有一臺電腦”。
今天,如果我們無法使用谷歌搜索,或是沒辦法發微博,或是在Pinterest上分享圖片,這樣的生活似乎很難想象會是什么樣子。
有一些行為經濟學家,比如Daniel Kahneman教授和Dan Ariely博士發現,如果一條潛在的信息能夠吸引我們的情緒或是符合我們的邏輯,那么它就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做出決定。這些決定將會幫助消費者對一系列反應做出回應,比如開始對產品更加關注,測試它,然后接受它,最終購買它。
在所有的一切中,有一點最為重要,那就是要幫助產品樹立品牌,這樣消費者就會產生品牌意識,也會營造出一種潛意識的需求出來。也就是說,一個創新性、突破性的產品,創造出一種品牌意識的過程實際上和開發這款產品一樣重要。
這種做法的目的性非常強,也就是說,它就是要快速入侵消費者的大腦,怎么做呢?就是用一條最直接、最正確的信息,快速進駐到我們大腦中最正確的部位之中,然后讓我們毫不費力的做出一個決定:選擇并使用他們的產品。
習慣二:變得極端些:開發一個簡單,但是卻極致的功能
當那些十億美元俱樂部企業向我們介紹他們產品的時候,所有的巨頭都會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挑選出一個最重要的功能,然后向用戶傳達出一個全新的認知信息。這個最重要的殺手級功能必須是唯一的,而且它應該是這個應用程序的DNA,其他所有功能的重要性都排在它的后面。
舉個例子,像Pinterest, Shazam, YouTube, GetTaxi, Instagram, Snaptchat, Twitter 還有Waze這些應用程序,他們大多只通過一到兩次點擊就能夠給用戶帶來價值,這些功能能讓用戶非常方便使用,同時也非常用戶友好,更重要的是,它告訴用戶這個功能將會成為你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這個小小的功能,在我們的指尖上打下了烙印,這就是我們把他們稱作為極致的原因。
這些十億俱樂部公司之所以這么做,是有一個很不錯的理由的:如果企業開發的功能越極致,那么與之相對地消費者回應的范圍就會變小。
我們已經變得習慣于接受一個刺激程度很高的產品功能,但是又會很快忽略它,我們會很快覺得這個功能無聊,然后我們會覺得不夠新鮮。“極致”信息或是用戶體驗已經變成了一種原罪,在嘈雜的公眾信息中,所謂的極致可以讓這個功能變得與眾不同。
也許當我們談到“極致”的時候,最著名的例子非蘋果公司莫屬,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他的理念,就是堅持用一種極致的方法,在產品設計上體現出極簡抽象藝術風格。
雖然他手下的員工和他的意見并不一致,但是喬布斯仍然堅持自己的理念,并推出了一款革命性的音樂播放器---iPod,這款設備上所有的功能都是通過僅僅一個按鍵實現的。他一次又一次的讓工程師返工優化,直到最后推出這個世界上首個單鍵MP3播放器,而這就是極致!
喬布斯在開發iPad的時候依然堅持了自己的極致理念,他堅持拒絕在iPad上搭載USB接口,就是為了保持設備的極簡設計,
習慣三: 做出一個承諾:產品與用戶期望達成一致
當一家公司推出一款新產品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就已經做出了一個最基本的承諾,那就是向消費者傳達出了一個信息,告訴用戶,當他們在使用這款產品的時候會獲得什么樣的期待。這幾乎可以成為一種正式的啟示,就像一個口號一樣,也是一種絕對的信條。
換句話說,通過這樣的承諾,企業所開發的產品,必須要和用戶期望達成一致,而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承諾不要做的太大。
推特就是簡單地為用戶提供了140個文本字符,人們可以利用這個功能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就這么簡單。這就是能讓我們不斷使用這款產品的一個承諾。今天,它的口號是社交網絡和微博,但是他們最初的承諾已經深深刻在了我們的腦海里。
Pinterest, 是十億美元俱樂部成員里的另外一家公司,他們的承諾就是讓用戶可以在互聯網上分享自己喜歡的照片,即使在今天,我們也可以pin,repin,分享、或是制作一個精美的面板,Pinterest公司最初的承諾,就是pin圖片,這是他們的精髓,而直到現在,他們仍然在這條路上延續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