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改變世界”是一種普遍的信仰和創新創業的原動力,硅谷改變世界的利器是新的商業模式。
思科的“收購及開發”成為其不斷引領技術和市場的商業模式關鍵,也成為其創新力的來源。思科年均要進行 15 次以上的收購,一次收購往往要考察10 家以上的目標公司,從而保證了兼并的質量。思科還鼓勵其公司內部成員離開公司創業,并因此發明了一個新詞:spin-in(內部衍生)。
思科的這種“收購及開發”模式的本質是利用模塊經濟優勢,并使之成為硅谷地區網絡設備領域的產業組織者。“收購及開發”的商業模式事實上鼓勵著大量小企業沿著思科的技術體系各自獨立開發細小的應用模塊,以期開發成功后被收購。在這個過程中,思科的技術體系實際上成為不同創業企業的技術標準和“參照系”,而大量應用模塊開發的風險與成本則由眾多競爭中的小公司及其投資人承擔了。 “改變世界”一直就是蘋果公司的內在基因,但即使是在硅谷,也沒有哪家公司能像蘋果公司這樣,30多年來始終如一家初創公司一樣保持創新,讓整個世界為之瘋狂。
蘋果推出的iTunes平臺的本質是一個以知識產權保護為核心,半開放的軟件營銷平臺。在2001年iPod剛剛推出時,銷量并不如意,但隨著iTunes在iPod上的應用,iPod的銷售迅速飆升。這首先得益于iTunes的知識產權保護特性。在此之前,市場上有成千上萬的音樂播放器,但其中播放的都是盜版音樂,而通過iTunes可以快捷并且廉價地獲得合法的音樂,后來又逐漸擴展到影視節目、廣播、教育節目,從而異軍突起。并且,由于其僅支持iPod,使得iPod逐漸在歐美占據壟斷地位,這也使得蘋果占據了美國合法音樂下載數量的90%,并成為最大的音樂銷售商、電視節目提供商。
在iTunes上推出的iPhone的軟件商店(App Store),則完全改變了之前軟件難以獲得收入的窘境,由于開發者可以獲得iTunes 銷售軟件收入的70%,因而極大地調動起了開發人員的積極性,并使得App軟件生態迅速形成。截止2011年年初,共有超過6萬多獨立的App軟件開發商和個人,為蘋果提供了超過35萬個應用軟件,即使今天有人能夠做出比蘋果更強大的手機以更低廉的價格銷售,但蘋果憑借其App軟件平臺仍能保持其在移動設備市場上的霸主地位。
軟件開發平臺,除了每年繳納99美元的注冊費門檻之外,沒有其他費用,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開發者的行列之中,使用蘋果的SDK(軟件開發包)來寫任何程序,但同時所有產品只有通過蘋果的上線審核后才能在AppStore這個平臺上交易,這就在極大地調動開發者創造性的同時,也保證了對于平臺軟件的完全掌控,也使得蘋果的App 軟件系統成為最安全的系統。如今,iTunes平臺已經成為蘋果iPad,iPhone,iPod諸多設備的基礎,未來還將進一步滲入蘋果產品的各條產品線。
本文摘自由王德祿、趙慕蘭等人撰寫,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硅谷中關村人脈網絡》第二章第三節第三目。 本書作者是中關村發展的親歷者和長期研究者,為大家揭示了中關村崛起背后的秘密——不是copy硅谷,而是建立人脈;本書亦總結了在硅谷和中關村兩地跨區域創業成功案例的共同點,指出創業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人脈網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