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宏達成立之后,基本上不接別人的代工訂單,甚至包括一些大型跨國手機巨頭,轉而直接與國際巨頭的客戶也就是電信運營商接觸,直接根據他們的需求生產手機。這樣一來,剛剛成立的宏達馬上變成了許多手機巨頭的直接對手。
由于宏達選擇的產品是智能手機,這在當時完全屬于超前產品,所以開始發展并不順利,很快出現巨額虧損,最嚴重的時候虧損額達到10億臺幣。“所有的資本金都虧損進去了,但是我還是決定做下去,我認為再過半年時間,我們能做好的。幸運的是,這個時候的威盛已經掙了好多錢,可以給宏達有力的支持。”
艱難的日子大約持續了半年,宏達慢慢活了過來,幾年下來,歐洲的前六大運營商,如O2、Orange、T-Mobile,北美的三大運營商都已經成了宏達的合作伙伴。其中,運營商根據自己的市場需求提出具體要求,推出個性化品牌,宏達則負責設計、研發、生產,運營商和宏達雙雙繞過了原來的中間商,也就是諾基亞等手機品牌商,不僅成本下降,而且對市場反應更加迅速。目前,宏達國際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制造商,去年一年實現產值高達16億美元,大約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六成份額。
“愿景”不設限威盛電子和宏達國際,僅僅是整個威盛集團旗下比較重要的兩個子公司,目前,在威盛的名下,獨立的企業已近30個。11月24日,在位于北京上地科技園的威盛電子中國總部,一手開拓中國內地市場的徐濤,在一張兩平方米大的寫字板上為記者畫出了這張龐大的企業關系圖。
在這棵威盛大樹上,有生產芯片的威盛電子,生產智能手機的宏達國際,還有生產CDMA芯片的威盛通訊,生產圖形處理器的旭上電子,經營IT物流的建達、全達等等。不過,一個熟悉的名字更加搶眼,那就是手機品牌“多普達”。
這個聽起來頗“洋”的牌子,實際上是誕生在中國內地市場的徹底的本土品牌。“這是一個完全本地化的品牌,從設計、研發、生產全部都在內地完成,銷售最早也是從內地開始的。”王雪紅介紹,成功在內地市場打響牌子之后,今年起,多普達已經開始向臺灣和東南亞海外市場擴張,“目前銷售情況不錯”。
“老板花了10多年慢慢建立起這個體系,看起來很龐雜,但我們仔細看就會發現,這里面其實是一個有機的體系,從高端技術研發、生產,到中間的物流、IT資訊,再到最終端的品牌,這些子公司在經營上是完全獨立的,但是在產業鏈上卻是相互連接。”徐濤指著關系圖向記者解釋其中的奧妙。
10多年之間,王雪紅一步一步地在全球IT產業界布下了自己的一個“局” ,王雪紅自己不習慣用“局”這個字,她說這是她和創業伙伴們的“愿景”,而對于“愿景”的未來空間,她從來不設限。徐濤認為,在老板的大格局中,眼下的局面還只是剛剛開始,只能算是半個“局”,真正的大手筆還在后頭———隨著3G時代、三網合一的到來,在芯片、移動終端、消費品牌上都占有優勢的威盛集團,前景的確無法設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