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生、促和諧,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橄欖型”分配格局。作為中間階層,中等收入群體本應是社會的穩定器。然而,畸高的房價透支了很多人半生財富,再加上“短腿”的社保、高強度的工作、子女教育、戶籍門檻……國內的所謂“中產”背負著種種生活壓力。“房奴”、“車奴”、“卡奴”、“孩奴”……浸透著“中產”的苦惱與無奈,也使建立“橄欖型”社會顯得長路漫漫。
近日,記者走進這一群體,觸摸到部分“中產者”的真實生活狀況。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聲。
——編者
房子是一座山
買了房子,工資的一半交了房貸,新買的轎車也不能開了。原本還算輕松的生活,完全變了模樣。
●北京某風投公司項目經理 周猛
4月,北京某風險投資公司項目經理周猛實在受不了高房價的刺激,狠下心,花150萬元在雙橋附近買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
房子是1997年建的,外墻灰暗,陳舊不堪;小區不大,在密集的樓群中很不顯眼,甚至連像樣的保安也沒有。周猛顧不上這些,匆匆簽下了合同。中介公司業務員在旁邊提醒:現在房子一天一個價,現在不買,明天就漲!
為了這套房子,周猛不僅花光了自己和妻子的積蓄,還向親朋好友借了20萬元,從銀行貸了100萬元,“盡管每月有5000多元的貸款,但好歹算有個家了。”
33歲的周猛畢業于南方某財經大學經濟系,1999年回老家山東,在一家老國企當會計。當時的工作安逸、清閑,還結識了同做會計的女友。
清閑之下,周猛卻有著一顆“不平靜”的心。面對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周猛感到莫名的恐慌:就這樣“混”下去,實在有所不甘。2003年,他離開這家企業,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兩年后進入北京某風險投資公司,開始了新生活。
談判、評估、規劃……憑自己在國企4年積累的經驗和勤奮努力,他很快成為公司骨干,業績不斷提升,收入水平也上了新臺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