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孟凡霞 崔啟斌 閆瑾/文 焦劍/漫畫 焦劍/制表


“央行加息了,每個月的房貸月供要多交多少錢?”“我的三年期定存要不要取出來轉存?”“加息對什么投資產品有利?”昨日,本報記者接到多名熱心讀者的來電,一致關注加息之后如何理財的問題。事實上,加息對百姓的日常儲蓄、貸款、投資理財等方方面面都會造成影響。為此,本報特別策劃了本期專題,希望能為讀者們提供更好的理財建議。
儲蓄
一年期定存42天內轉存劃算
自央行10月19日晚間發布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消息后,昨日,不少儲戶開始將銀行定期存款取出進行轉存,以享受新的利率。據計算,一年期定期轉存需42天內才有利。
此次加息,三個月、半年、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分別提高了0.2%、0.22%、0.25%、0.46%、0.52%和0.6%,被稱為非對稱加息。與以往加息不同的是,一年期以下的存款利率上調幅度小于貸款,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上調幅度大于貸款;一年期存款加息幅度不是過去的0.27個百分點,而是0.25個百分點,五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一次就提高了0.6個百分點。而活期存款利率保持不變,仍為0.36%。
由此,假設一位央行客戶有1萬元,按照加息后的三個月、半年、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存款利率來計算,這位顧客利息分別增加了20元、22元、25元、46元、52元和60元。
到底哪種客戶辦理轉存最劃算?業內有人提出“轉存臨界點”的計算方法:360天×存期(年)×(新定期年息-老定期年息)÷(新定期年息-活期年息)=合適的轉存時限。以目前實際存款利率計算,新定期年息為2.50%,老定期年息為2.25%,目前的活期年息為0.36%,公式為:360×1×(2.5-2.25)÷(2.5-0.36)=42天,即合適的轉存時限約為42天,以此類推可以得出二年期約84天、三年期約126天、五年期約210天。也就是說如果客戶存款是在上述相應天數之內,此時轉存就有利。否則,還是不要轉存,等著下次加息。
商報點評:業內人士稱,由于存在繼續加息的可能性,建議客戶存款期限不要太長,一年左右較為適宜。這樣一旦利率再次提升,投資者存款到期后可迅速轉存享受新利率。還有專家表示,盡管此次加息將利率上調至2.5%,但和3.5%的CPI相比,實際利率是負數,建議擺脫負利率影響還必須考慮其他投資渠道。
理財產品
多數品種受益 關注短期產品
在“負利率”時代,定期存款、憑證式國債這些相對無風險的保守型理財產品無法戰勝高企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普遍偏低,且收益率一般高于同期儲蓄存款利率,以此博得了不少穩健型投資者的偏愛。由于國債、債券等投資產品的利率與基準利率關系緊密,因此進入加息周期后,相關理財產品收益率將有所上揚。
銀率網理財產品分析師認為,此次加息后尤其是在進一步加息預期增強的背景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市場利率有望進一步走高,這將導致以市場利率為標桿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水漲船高。
另外,信托產品也能搭上“加息”的便車。國家理財規劃師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彥斌認為,信托產品的收益和市場利率關系也比較大,銀行加息后,信托產品收益也會相應地被調高。而結構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則不會隨著加息明顯上升,結構型產品更多的還是要看其設計情況和標的物的市場波動。
但劉彥斌也指出,本次加息力度僅25個基點,由于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般僅比銀行同期存款利率略高,因此大多數理財產品恐怕依然“跑不贏”通脹。
雖然加息能夠提升部分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但是對存續期間的固定收益產品來說,加息有時并不是個好消息。據了解,在2004年10月29日-2007年8月21日,央行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連續8次加息,使得某股份制銀行此前發行的一款五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不及銀行定存,該銀行不得不將這款產品提前中止。同時,記者還了解到,部分銀行規定,保本理財產品若遇投資者提前贖回,不能100%保證本金。因此,劉彥斌建議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宜短不宜長,盡量關注一些一年以內、流動性較強的品種。
“另外,利率提高不排除促使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可能性,持有外幣的投資者應該考慮結匯。”劉彥斌說。
商報點評:理財產品收益率往往與基準利率聯動,加息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必然有所提升,但幅度也會相應地追隨利率調整步伐。目前來看,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投資者應考慮中短期產品。
保險
留意萬能險 加倉分紅險
“此次加息超出市場預期,有助于提升保險公司固定收益類投資的收益率。”申銀萬國在報告中指出。由于保險資金大部分投向固定收益類投資,因此加息對保險公司的收益形成利好。不過,投保人買哪些保險更有利呢?
保險專家指出,如果進入加息周期將對傳統型的壽險形成一定沖擊。據悉,目前傳統型壽險中,比較典型的為兩全保險,通常指照保險合同約定,在保險期間內以身故或生存為給付保險金條件,同時具有保障和儲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儲蓄”是此前或當前約定的,并不會隨著加息而有所改變。“如果加息后,這一類產品的吸引力會減弱。”一位保險公司精算師指出,“但風險保障還應該是購買保險的首選,存款利率的小幅提升不會對保險產品的銷售產生實質性影響。”
單次加息并不會影響保險產品銷售。據了解,傳統險產品目前的預定利率為2.5%,與一年存款利率相當;對于分紅險和萬能險產品,分紅水平和萬能險結算利率則遠高于2.5%。
申銀萬國指出,預計加息對權益類投資影響較小,結合固定收益類投資的正面影響,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略有提升。投資收益提升有利于與投資收益相關的分紅險的分紅增加、萬能險結算利率上調。
此外,有分析指出,加息周期有利于保險公司的固定收益類投資的同時,卻加大了與資本市場緊密相關的權益類投資壓力,因此與股市聯系最緊密的投連險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商報點評:保障是預防人身風險的關鍵,傳統人身險保障不應該隨著加息而減弱。加息之后,萬能險結算利率并不會很快進行上調,對投保人賬戶利好并不明顯,相比之下,與保險公司投資關聯較大的分紅險更值得選擇。
基金
貨幣基金避險 債券基金應遠離
“短期內可以將貨幣基金作為避風港,但不建議長期持有。”東北證券金融與產業研究所基金研究員馮劍認為。本輪加息頗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味道,雖然最直接的目的是抑制通脹,但實際效果卻是降溫房地產市場、打擊股市投機和降低大宗商品價格,而對樓市的控制早有經驗證明不是一次政策就能解決的,因此很有可能就此進入加息周期。
馮劍分析,貨幣市場基金以短期國債、銀行票據、商業票據等貨幣市場工具為主要投資對象,其平均剩余期限控制在180天以內,具有極強的流動性,可以有效規避利率風險。但由于收益率很低,根據晨星最新數據顯示,66只貨幣市場基金平均7日折算年收益率基本維持在2%上下,周凈值增長率最高的僅為0.17%,因此不建議長期持有。
而貨幣市場基金作為理財工具最大的優勢在于,基金資產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滾動到期,這些滾動到期的資金可以投資到加息后收益率更高的短期債券上,增厚基金收益。
對于債券型基金,馮劍表示,進入加息周期對債券型基金同樣利空,對于已經持有債券型基金的投資者應區分對待,短期持有的影響不大,長期持有的就應該考慮轉向。
商報點評:加息后,表面看錢放在銀行收益上漲,但從國際市場看,必然引進熱錢,從而給資本市場帶來新一波行情,這個時候更應該把錢“挪”出來。投資者不宜選擇債權型基金和掛鉤債券市場類產品,而應偏重選擇與股市聯系相對緊密的產品和基金。
債券市場
短線債券“有機可乘”
央行19日“意外加息”,令本身已經受到“冷遇”的債市再次經歷了一輪不小的沖擊。但不少分析人士表示,加息對債市而言是一把雙刃劍,債券市場仍有投資機會。
“基于‘股強債弱’、‘債強股弱’的蹺蹺板效應,隨著股票市場的走高,債券市場結束了上半年的風光走入平穩期,但是本輪調息可能也會相應地推動債券市場利率的上行。”分析人士表示。
上述分析人士同時認為,雖然利率上行會使得債券價格下跌,但是收益率的上行也帶來了債券市場的投資機會,目前市場的資金面比較寬松,可以投資于短期品種。
但是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的觀點略有不同,他認為,當前債券市場并不是最好的投資選擇,倒是可以適當配置不超過一年期的短期債券,但配置要更加謹慎。魯政委同時提醒投資者,不要盲目跟風,對于老年人來說,債券市場仍是較穩定的投資渠道,但是本次加息可能會促使債券發行企業“嗅到”加息周期的風險,為盡量降低發行成本,債券發行進程估計會加快,而目前多數債券型基金的債券組合期限較短,加息對債券基金的負面影響較小。
與此同時,對于境外投資者,人民幣債券市場仍是不錯的選擇,由于經濟總體向好,境外對于人民幣債券的需求增加,同時內地鼓勵企業在香港發行更多的人民幣債券,債券的發行者處于優勢地位,可以更多地增加內地企業對海外的吸引力。
商報點評:債券市場難以規避加息所帶來的壓力,卻可以變壓力為動力,步入收益上行期。有經驗的投資者可以適當把握,合理、多元化配置資本,短線投資獲益的機會不小。
房貸
勿忘多還款 善用公積金貸款
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加碼”,使得原本有意購房的人們保持觀望態度。與首套房貸7折利率名存實亡、二套房貸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且首付比例為五成、三套房貸停發政策相比,本次貸款基準利率上調,對有貸款買房意愿的市民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按照央行最新一次利率調整情況,五年以上期限貸款利率由5.94%上調至6.14%。以貸款100萬元、20年等額本息還款為例,加息后按照首套房貸8.5折計算,購房者每月要多還款94.48元,總共多支出約22676.12元;買二套房以貸款100萬元、20年等額本息還款為例,加息后按照二套房貸1.1倍計算,每月多還款130.24元,總共多支出約31256.73元。
加息會使得購房者的房貸成本大大增加,在房價高企的情況下,購房的經濟壓力本就不小,現在又遭遇加息,會使得不少準備購房者推遲或者改變自己的購房規劃。
昨日,住建部發布關于調整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的通知。通知稱,從2010年10月20日起,上年結轉的個人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上調0.2個百分點,由現行的1.71%調整為1.91%。當年歸集的個人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保持不變。根據通知,從10月20日起,上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五年期以下(含五年)及五年期以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分別上調0.17和0.18個百分點。五年期以下(含五年)從3.33%調整為3.50%,五年期以上從3.87%調整為4.05%。
以貸款30萬元為例,按照五年期以下(含五年)公積金貸款利率從3.33%調整為3.50%計算,調整前,購房者月供為5434.71元,而調整后將為5457元,每月多還款22.29元。如果依舊是以貸款30萬元為例,按照五年期以上公積金貸款利率從3.87%調整為4.05%計算,調整前,月還款為1797.46元,利率調整后,月還款為1825.85元,購房者每月要多還款28.39元。
商報點評: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加息對購房者房貸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不論是自住、投資還是投機,利用低成本房貸優惠政策購房的時代暫時結束了。加息對于購房者的經濟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房貸成本大大增加了,購房者應多加考慮。
商報記者 孟凡霞 崔啟斌 閆瑾/文 焦劍/漫畫 焦劍/制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