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傻的藝術品基金?
今年年初,天津文交所的藝術品交易著實火了一把,《黃河咆哮》曾創(chuàng)下18個交易日較之發(fā)行價上漲1870%的記錄。然而之后的跌勢就沒有停止過。截至9月16日,該畫作份額價格只有3.38元,而其上市開盤價高達7.47元。高位套牢的資金數(shù)億元。
藝術品基金和天津文交所有相似之處:都會把投資藝術品的門檻降低;都會將金融資本引入藝術品市場,推高藝術品價格;都是藝術品金融化的做法。
那么藝術品基金是否也會面臨天津文交所面臨的風險:泡沫破裂,投資者損失慘重。
文邦投資的投資經(jīng)理謝尚晉認為:“好的藝術品,只要精品,現(xiàn)在價格不算高。”而泡沫的魅力在于破滅時,才知道是泡沫。 金融危機過后,各類藝術品的實物價格幾乎沒有跌的。從古玩書畫到玉器瓷器無不一路上漲。甚至改革開放后的中國人幾乎沒有嘗到藝術品下跌的滋味。
反觀國外,在藝術基金發(fā)展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多起以投資失敗告終的慘案,但很少被人提及。從1989年至1991年,巴黎國家銀行投資2200萬美元,購買了16幅法國及意大利的繪畫及素描作品。在7年之后,該銀行出售了這套投資組合的藝術品,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作品最終的成交總額比購買時還少了800萬美元。
此外,紐約大通銀行發(fā)行了一只價值為3億美元的藝術品基金,摩根建富投資集團發(fā)售過一只2500萬美元的藝術品投資基金,日本Itoman Mortgage corporation曾投資5.2億美元購買了7300件包括雷諾阿等西方現(xiàn)代主義及印象派的繪畫作品,然而,這3家公司的投資基金都嚴重虧損。 對于藝術品基金而言,泡沫的風險只是其一。
另一風險在于標的物是否是贗品。9月15日,中央美院1982級學生聯(lián)合聲明表明這類風險時刻存在。
這些作品是北京九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的。而該公司介紹自己是“2004年10月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設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是從事綜合文物藝術品拍賣的大型專業(yè)化拍賣公司并設由國家級鑒定專家組成的拍品審鑒機構”。
即便如此,該公司還是未能鑒別出中央美院學生的習作。
國內(nèi)藝術品投資基金,無論是信托投資計劃,還是合伙制的私募基金,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多閃現(xiàn)著拍賣公司的身影。早在2009年,國投信托與建行推出“國投信托·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信托計劃”,北京保利拍賣公司即擔任投資顧問角色。北京邦文當代藝術投資公司旗下就擁有北京傳是拍賣公司,聯(lián)手拍賣公司進行基金運作的業(yè)務布局十分明顯。
目前有一部分藝術品基金是融資型的產(chǎn)品。即藝術品持有人要拿藝術品通過信托進行融資。而信托對藝術品的價格評估是參照拍賣行的估價。如果基金管理人和拍賣公司合謀,給一件藝術品標高價格,那么買入這件藝術品基金的投資者將會利益受損。
其次,在國內(nèi)拍賣行業(yè),操縱拍賣并不鮮見,但如果用在藝術品基金上,就如公募基金的老鼠倉那樣。比如投資顧問聯(lián)合拍賣行某個在藝術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場價格在10萬元左右的畫家,簽一個三年協(xié)議,由其每年提供40張畫,三年120張,每張以30萬到50萬元左右收購。一年后,開始在拍賣會上炒作,每張30萬元收購的畫,拍賣價標到100多萬,兩年后再標到500萬甚至1000萬元一張。
在拍賣過程中,具體操控方法是,讓藝術品基金高價買入這個作品,拍賣行和投資顧問都有利可圖。對于高價買入這幅畫的基金咋辦?其實很好辦。因為藝術品基金都有相當長的封閉期,在封閉期內(nèi),投資顧問再聯(lián)合拍賣行發(fā)行另一只藝術品基金接貨上只基金買入的藝術品。如此反復,就是一個藝術品基金中的龐氏騙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