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狩獵對象”
秦朔:有很多的在座的企業,其實都是很希望成為被投企業,我看我們每個人的資料袋里面就有好幾個項目,所以希望你們舉一個例子,就是什么樣的被投企業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再加上你們又加了一點柴火又燒了燒,最后變成特別成功的企業。 李建光:我認為差不多有三類企業,第一類企業是好團隊,在好的行業,趕到好的時候,對這種企業我們VC喜歡得不得了,他很容易拿到錢,他也不受我們的煩。所以最后大家一起分享這個勝利果實,IDG投資典型的百度、攜程、如家、騰訊這樣的企業,說實在的,我們也感到很榮幸有機會投資他們。這個過程中,基本上他們也不太需要我們去幫他,但是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這種“三好學生”只能占我們投資案例的20%。 那第二種大概50%,就是說有一個好的機會,但可能是人員不齊整,可能是戰略不清楚,這個缺腿或者說有缺陷的公司,在中國這個市場環境下大量面對的是這樣的公司。這個時候就像剛才王樹講的,就是說VC在這里面除了錢,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 第三種就是那些很有可能投資失敗的企業,很多創業者把自己的融資成功就看作創業成功,拿到錢就算達到一個目標,從此就不思進取。那么最后的結果是我們賠了錢,對這些創業者來講,丟掉了他的信譽,丟掉了他未來成功的機會。 周樹華:我們北極光創投成立兩年了,從一開始的TMT(互聯網、新媒體、通訊、半導體)到現在擴展到生命科學、環保、節能等相關的方面。第四個方面,是做這個為消費品相關的這種服務,尤其像連鎖之類的。 我們現在投的這個技術類的公司,基本上是早期就已經參與,甚至在他的所謂這個天使投資階段我們都參與。因為技術類公司就是以技術為驅動的,跟人的相關性是最大的。 另外我們投到的一些成功的案例,包括紅孩子是我們早期發現的。到現在為止成長非常快,已經每年有幾個億的收入,而且這個商業模型非常清楚、團隊的執行力也非常好,而且我們最喜歡的就是這種。
3 進入成本的博弈
秦朔:中國的被投企業,在跟你們進入的時候,其實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可能有些早期年少無知,或者說那個時候求錢若渴,讓的股份就多了。最近我接觸一些企業就說,那時候不懂,就我們最寶貴的是股權,就給了他們很多,F在人家就覺得砸鍋賣鐵都再多熬一陣,把價值熬大一點再讓你們進來。你們覺得跟這些中國的被投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這幾年發展下來,股指的水平有一些什么樣的變化?他們的心態有一些什么樣的變化? 周樹華:VC這個行業,包括高科技創業是有周期的,所以這個時候我想大家還是要保持冷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現在融資的環境的確也相對寬松。我有幾個VC界的朋友,在2003年融資的時候就是怎么都拿不到錢。現在對創業者融資也比較容易。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你看清楚你是在一個什么樣的行業。如果你做的是跟零售、跟這些服務相關的行業,我認為你還可以堅持堅持。這種行業相對來說比較穩,當然可能成長的速度也沒那么快。 但是互聯網行業,可能只有第一名或者前三名能夠成功。如果互聯網企業拿不到錢或者得不到最有經驗的VC的支持,做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現在大家看到的成功案例,Google、雅虎、百度、新浪等,隨便哪一個,如果沒有VC支持的話,沒有一家能成功到現在。 對于創業者,尤其是新興技術類等高競爭,但是高回報、高成長的行業,我認為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融資的環境,VC應該有一個好的心態去拿項目。VC本身就是智力的投資,不僅僅是錢的投資。在這方面,很難說這個市場能不能一直堅持下去。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前,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么準確的判斷,F在在Web2.0等方面,已經有一些泡沫了,但泡沫是不是會破裂?什么時候破裂?我想市場肯定是有周期的,這是必然的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