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佩民對此并不否認。他說,在他所投資的10多個項目中,有八成的項目并不是因為資金緊張,“他們都不缺錢。”
今年7月份,華睿宣布投資浙江富春江水電設備有限公司5500萬元。相關資料顯示,該公司是一家設計、生產大中型成套水輪發電機組的專業制造商,目前員工約500人,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華睿旗下的基金此前投資過康盛股份、金帆達生化、贊成科技、中欣化工等項目,上述項目幾乎無一不是某個領域的“隱形冠軍”,其自身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非常不錯。
“企業看中的是你的服務,你本身在財務管理、成本控制、投資理念方面有優勢,才能獲得對方的認同,否則,即使你有再多的錢,他們也未必會瞧得上你。”宗佩民說。
“當然,我們也不是錢多得沒處使,看到一個好項目就要拼命地擠進去。”宗佩民透露說,之前他看中了一個項目,投資額都已經談好了,但簽約前聽說對方買了輛250萬元的奔馳,“當時我就火了,后來投資就沒有做成。”
他給本報記者總結了自己投資“好項目”的標準:其一是項目在行業中有不錯的地位,最好是這個行業的隱形冠軍;其二,雙方都要有上市的愿望,希望能夠得到規范的管理;第三就是有個品德良好的董事長,“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只要他的素質好,其團隊一般不會太差。”
宗佩民感嘆說,創業的人找不到錢著急;投資人窩著錢不能產生效益,心里一樣著急;投的不是地方,更著急,“投資人就是在走鋼絲時盡量保持平衡。”
浙江勢力崛起
宗佩民告訴記者:“有了好的項目,我們再去募集資金,這非常容易。上次我們發行創業投資基金3個億的規模,2小時就被5家企業搶光了。”
浙江有著異常豐富的民間資金,保守數據在萬億元以上,“如果有1/10甚至是1/100轉化為創業投資,那將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力量。”宗佩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