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多來,浙江本土的創投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2006年7月,由5位自然人出資的浙江紅鼎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浙江首家由自然人出資興辦的民營創投公司,先期預備投入3000萬至1億元一人。
早在此前的3月份,由溫州商人林阿信發起的首華創投正式注冊,當年11月份,第一筆3000萬元基金到位,錢主要來自他旗下實業公司及其他上海溫州商會成員。林阿信18歲開始創業,在進入創投領域之前,他一直在上海從事實業。
“其實,我們在2006年初,就已經介入創投領域了!弊谂迕癖硎荆谔K州、上海紛紛成立民營創投公司的情況下,精明的浙江商人并沒有落后。按照宗佩民的預算,華睿投資的項目在年底將達到20個,基金或超10億元。
浙江省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浙江登記的風險投資公司和相關中介機構超過30家,風險投資資本30多億元;累計投資項目近500個,累計投資金額達16億元以上。
“其實遠不止這些!痹谧谂迕竦墓浪阒校浙江本土起碼擁有100家以上的風險投資機構,很多集團公司也擁有自己的風險投資部門!拔覀兩鲜辛耍辛碎e散的資金,既然有別的好項目,我們同樣也可以投資別人,為什么不去獲得更大的回報呢?”孫先生說。
在浙江,“草根型創投”已顯出雛形。在企業草創期,大部分浙商都通過向親朋好友借款,或者通過幾個合伙人籌資的方式來籌集資金。而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幾家企業把錢籌集起來,在需要的時候進行相互借貸,這就是目前浙江“草根型創投”的淵源。
本土VS境外
“一般的外資創投不會去參與企業的管理,但我們必須時刻為企業服務,我們最有競爭力的因素之一,就是我們的服務非常到位。”宗佩民說。
在華睿,活躍著一支由30個人左右組成的涵蓋法律、經濟、財務等專業的團隊,基本上每一個項目,團隊的成員都會參與進去,為企業提供從融資到上市的全方位免費服務。
在浙江,一般創投的模式是先募集資金,再尋找項目;在整個后續過程中,不參與管理。現在這種模式正發生改變。“這種模式的成本比較高,也不容易得到企業的認可,大家都在努力向服務型創投轉變。同時,由于進入創投的門檻并不低,有閑錢但沒服務的創投公司的資金也正在向服務型公司聚集。”宗佩民說,以后創投公司的競爭就是服務的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