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謎團圍繞阿里巴巴香港上市
高盛摩根導演阿里巴巴香港上市
阿里巴巴為何選擇香港?馬云為何分割手中的“五張金牌”?
我們等待那一天,輝煌那一天
據香港《信報》報道,阿里巴巴B2B公司[阿里巴巴公司,英文Alibaba.com,一般習慣稱作阿里巴巴(B2B)公司,是阿里巴巴集團( Alibaba Group ) 的子公司]已向香港聯交所(0388.HK)提交上市申請,并將最快于今年第三季度赴港上市,預計集資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保薦人為高盛及摩根大通,財務顧問是英國投資銀行洛希爾投資銀行(NM Rothschild)。
有分析師估算,一旦上市成功,阿里巴巴不但會造就香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科技股,也會同時刷新內地互聯網公司境外IPO融資的最高紀錄。
曾幾何時,馬云宣稱阿里巴巴不缺錢,他也不愿受資本控制;曾幾何時,馬云對外界標榜阿里巴巴集團主營業務的“5張金牌”,如今卻面臨分割上市。阿里巴巴上市后,馬云還能繼續過他的“養虎為樂”的生活嗎?當然,還有對阿里巴巴為何選擇港交所上市,而不是選擇美國納斯達克(NASTAQ)上市的種種猜測。
理財周報記者關注到,始終有兩大謎團縈繞著阿里巴巴的上市。
謎團一:投資環境說
持這種說法的人首先看到的是,阿里巴巴得到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兩家投資銀行同時保薦,這兩家本有競爭關系的投行,卻成為負責此次IPO發售的并排承銷商。
記者注意到,阿里巴巴預計的融資額高達10億美元,遠遠超出中國另一大新興互聯網公司─百度公司─10倍(百度IPO募集金額為1.09億美元),顯然這是吸引兩家投行聯袂出手的主要原因,因為巨資背后必有高額的承銷費用。上個世紀末以來,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掀起一股境外上市的熱潮,多數選擇美國。而此前中國互聯網公司最大的IPO發行紀錄是由騰訊控股于2004年在香港創造的,總金額為15.5億港元,約合1.98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