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人士認為,一些主營業務并不能給阿里巴巴帶來實質上的收益,比如淘寶網目前的流量和網上交易量都很巨大,但推出的服務以免費為主,其盈利狀況還達不到上市的盈利要求。
而阿里巴巴B2B公司,借助互聯網創立了自己獨特的主營業務模式:向全球買家展示中國企業,向中國企業提供國際買家。具體來看,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誠信通”和“中國供應商” 兩類注冊用戶的年費,二者合計貢獻了大約95%的收入,其中前者貢獻20%-30%。截止到2006年6月,“誠信通”的注冊用戶數量達到15萬,以2300元的年費計算,阿里巴巴的此項收入為3.45億元。按此計算,阿里巴巴近一年的營業收入應該在11.5億-17.5億元左右。
但有些問題隨之出現,某業內人士對理財周報記者表示,阿里巴巴目前的國際業務流量只占總業務流量的20%,這與其宣稱的在中小企業國際業務中的作用相去甚遠。這點不僅在海外上市時難以讓投資者信服,從長遠看其業務國際化也存在很多變數。
雖然阿里巴巴B2B的營利能力很好,但世界上還沒有一家純粹的B2B企業上市模板。該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把淘寶網的C2C業務捆綁上市則把握會更大一些,但問題是淘寶網目前營利模式很不清晰。
阿里巴巴一直以來過分依賴淘寶網、支付寶、阿里軟件等非營利業務來吸引客戶,這些業務短期內無法為龐大的阿里巴巴集團提供贏利,這樣直接造成主營業務實質上的單一化。這使得拆分上市在所難免。此次“五張金牌”不能同時亮出,實非馬云所愿,而拆分上市,也必會帶來上市公司和其他4家子公司之間關系的一些微妙變化。通常上市前的籌備期,有八到十個月的時間,馬云在此期間會有何行動,我們將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