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由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籌劃十年之久的創業板終于破繭而出,進入實質操作階段。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表示,創業板最早將在今年8月正式開始交易。 從中國的歷史看,資本市場的新興事物都意味著巨大的利益再分配。那么,對于“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創業板,將會對資本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以促進自助創新企業發展為“己任”的創業板,又將會帶給高技術含量、大發展潛力的環保行業怎樣的機遇與挑戰?近日,中國水網記者采訪了北京天銀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延生。
通過創業板上市 環保企業受青睞
創業板主要面向“兩高六新”企業,即高科技、高成長性、新經濟(凈值,檔案,基金吧)、新服務、新農業、新能源、新材料、新商業模式企業。孫延生表示,我國經過數年的探討和研究推出創業板的主要目的正是為了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企業的發展。
那么,對于以高技術含量、大發展潛力而著稱的環保行業而言,創業板的出爐是否為環保企業上市“鋪設”了一條捷徑?
“環保企業作為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朝陽行業,無疑將成為創業板上市的受青睞企業類型,但這不意味著創業板上市是今后環保企業上市的主要途徑。”孫延生說,“只要達到主板上市標準,同樣可以申請在主板上市。”
孫延生表示,節能、清潔生產等環保技術以及具有技術含量、更清潔、更集約的發展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環保行業的融資特點與成長規律決定了其融資需求的旺盛,而單個企業的內部融資額及間接融資額都比較小,因此需要靈活性較強的快速融資模式。“創業板的出爐正適應了環保企業的發展需求,使其融資途徑拓寬,以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多的發展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