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開始,拍賣市場的一幕幕“瘋狂”讓人震驚。
去年11月,北京保利秋拍,明代莆田畫家吳彬作品《十八應真圖卷》以1.6912億元成交。“破億”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今年5月17日,中國嘉德2010春拍,張大千晚年作品《愛痕湖》以1.008億元的天價成交,這是中國近現代書畫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成為中國近現代書畫市場價格新的里程碑。
今年6月3日深夜,北京保利春拍,黃庭堅書法《砥柱銘》卷以3.9億元落槌,加上傭金,總成交價達4.368億元,成目前世界上最貴的藝術品。
一個又一個的天價背后,是否有熱錢在“涌動”?
熱錢涌入藝術品市場
“亂世黃金,盛世典藏。”中國藝術品市場,幾乎是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毫無經驗可循到初步走向規范,在國際藝術品市場已逐漸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特別是近幾年,畫廊業、拍賣業、藝術博覽會三位一體的市場經營主體結構的初步建立,中國藝術品市場得以全面復蘇,處處開花。
藝術品領域,對多數人而言,深如大海。而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甘學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戲稱:“熱錢的涌入,使這個市場就好像在玩一個個游戲,一個游戲結束了,另一個游戲開始了。”甘學軍指出,前幾年玩當代藝術,這兩年輪到古代和近現代書畫,下一個焦點也許就是瓷器和犀牛角了。很明顯,資本的介入是會促使游戲戲劇性變化。
“我認為這是好事。大量資金涌入藝術品市場,這很正常,資金總是逐利的。在目前股市低迷,樓市政策寒冰的時期,藝術品投資自然看漲.使得原本有點神秘的小眾投資領域正在從象牙塔上走進一般民眾的視野。”深圳創新投投資發展總部總經理金燕的看法頗為樂觀,“這有助于整個藝術市場的繁榮。首先,催生更多的年輕人從事藝術創作,讓有才華的年輕人在市場中可能脫穎而出;其次,催生各類藝術百花齊放,更加普及和大眾化,提升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氛圍和人文品質。”
“我不太傾向于完全為了盈利而投資,應使投資人在藝術品投資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使資產保值增值,還能夠熱愛這些藝術,豐富自己的藝術修養.這也是藝術品投資有別于其他投資的特點之一。”金燕明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