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法荷航對國內(nèi)機票代理商宣布實行零代理費,曾遭到包括攜程、藝龍、中航服等代理商聯(lián)合抵制和抗議,但是令代理商們始料不及的是,這股“零傭金”旋風不但刮了起來,而且刮到了國內(nèi)航空業(yè)。從7月開始,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下調(diào)部分國內(nèi)熱門航線對機票代理人的傭金政策。近日又有消息人士稱,國航或?qū)⒃?8個月內(nèi)取消機票代理費。
“山雨欲來風滿樓”,種種跡象已經(jīng)表明,國內(nèi)外航空公司執(zhí)意終結“代理費時代”,走向“直銷時代”。
航空公司與代理商之間甜蜜不再。在“零傭金旋風”危機下,代理商將何去何從?
無法承受傭金之重
目前國內(nèi)的機票銷售主要分為三個渠道:一是通過中航信的分銷代理銷售,二是通過攜程、藝龍等大型電子商務平臺銷售,三是航空公司通過自身官方網(wǎng)站或與在線支付企業(yè)、電信運營商、銀行等合作直接銷售。前兩種銷售方式屬于代理商分銷模式,第三種則是直銷模式。兩種模式的區(qū)別在于,通過分銷渠道銷售每一張機票,航空公司都要支付給分銷代理商一定的傭金。
國內(nèi)機票銷售開放于1987年,自那時起,機票代理商遍地開花,迅速掌握了航空市場的分銷渠道。直到如今,仍有90%以上的購票者從旅行社、在線旅游網(wǎng)站等機票代理商購買機票。統(tǒng)計顯示,營銷費用占到航空公司成本的7%左右。去年國內(nèi)航空公司的出票總額已達2000億元,按照90%的分銷代理份額和3%的傭金比例計算,航空公司付給分銷商的傭金總額高達50多億元。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航空公司的老總發(fā)出了“航空公司為代理商打工”的言論。
由于國際油價高企,國內(nèi)外航空公司面臨的成本壓力頗大,虧損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2008年在金融危機的肆虐下,全球航空公司虧損高達80億美元左右,相當于500多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的五大航空公司———東航、國航、南航、海航、上航的總虧損額就高達355億元人民幣。2009年,全球航空業(yè)虧損更是高達110億美元,美國航空公司債臺高筑,日本航空公司更是一度申請破產(chǎn)。在這種情況下,每家航空公司都希望能降低營銷費用,于是“零傭金”旋風從歐洲一路刮到了亞洲。
然而,國內(nèi)航空公司要推行“零傭金”并非易事。在美國,航空公司機票直銷比例已達61%,代理商只占39%的市場份額。在歐洲,英國航空公司、德國漢莎航空公司、法國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的直銷份額也達到了50%,基本能與代理商分庭抗禮。但在國內(nèi),航空公司的直銷渠道只占出票量的10%左右,“零傭金”政策一旦出臺,馬上就會引發(fā)代理商的抵制。假如代理商聯(lián)合拒售機票,市場上90%的機票銷售網(wǎng)點無票可賣,對航空公司而言,不啻是一場更嚴重的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