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壓力
油價上調 物流成通脹之“橋”
每經記者 莊春暉 發自上海
在互聯網所有模式中,電子商務是最接近傳統行業的一塊。“做電子商務,到最后就是拼物流,拼后臺。”一位網站負責人認為,互聯網是一個工具,電子商務的核心競爭還是在傳統領域。而在這波物價上漲中,物流成為了通脹壓力擴散到電子商務的“橋”。
物流集體提價
眼下這波物價上漲,電子商務人士普遍認為會對電子商務產生影響,但相較于物價上漲,快遞公司費用的上漲是更直接、快速的因素。
2010年10月26日零時起,汽油、柴油的零售價每噸提高230元和220元。在這個消息發布之時,前述深圳電子商務運營總監立刻撥通了合作物流企業老總的電話。這已不是第一次。
10月底,國內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圓通速遞最先在其官方網站上刊登了一則《致客戶書》,稱由于人工成本不斷增加,運輸成本不斷提高,特別是近日來燃油費再次提價,進一步加大了成本,決定從2010年11月1日起,將區域內的運費每票或首重上調1.5元,跨區域運費每票或首重上調2元,所有續重上調1元/公斤。
緊跟著,韻達快運、圓通速遞、中通速遞、匯通快運等其他幾家國內主要快遞公司也相繼發出了上調快件價格的通知,理由同圓通類似。截至目前,申通快遞、順豐速遞等仍按兵不動,但有消息稱它們可能在12月中提價。
這已是快遞公司近1年來的第三次集體漲價。最早的一次發生在去年10月,當時韻達、圓通、申通、中通4家快遞公司提出漲價;今年春節前后,中通、圓通、韻達等又發起了一次提價。2009年間,普通的快遞費用在五六元左右,而今已上漲到每單10~12元,翻了一番。
如上述快遞公司所稱,快件費用上漲是因為運輸成本、人工成本在上升。可佐證的是,自2009年6月以來,國內柴油價格已整體上漲了2240元/噸。不僅僅是快遞公司,主營公路貨運的天地華宇、德邦物流等也在日前提高了運費,漲幅約為5%。
不過,另一種觀點認為,快遞公司集體漲價的原因是其“自身無法承受更多業務,尤其是在電子商務的需求猛增的情況下”。
淘寶網公司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反映,“國內快遞公司的運作方式沒有融入電子商務的理念,久而久之做起來就會很吃力。幾次漲價也是因為業務單量劇增,處理不過來。”
來自中國快遞咨詢網的統計數據顯示,快遞業務量自今年9月份開始呈現驟增態勢,80%以上的快遞業務量增長來自網購。申通快遞也表示,10月以來,公司迎來了快遞業務量“井噴”行情,每日快件量達210多萬票,比去年同期增加35%。
通脹應對術
京東商城自2009年春開始自建物流,目前有超過70%的業務由公司自行配送。公司代表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公司的自主物流尚未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其余不到30%的業務由第三方配送公司承擔,近期已接獲對方的漲價要求,但京東商城決定先內部承受這部分成本,目前不會改變對用戶的配送方針。
近日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服裝B2C網站麥考林則表示,與快遞公司的協議價格沒有發生變化,“麥考林的配送是外包的,不過由于發包量很大,和快遞公司的議價能力強,因此并沒有漲價。”
網上超市1號店、時尚購物B2C走秀網與京東商城的情況相似,現階段均選擇內部消化這部分成本。
走秀網運營總監李金成表示,由于公司自身的單價比較高,因而受影響不算大。他指出,一些毛利、價格較低的,正在沖量的B2C網站會受到更多沖擊。“現在國內較大的幾家B2C網站都是在靠資本沖規模,哪怕配送成本增高,還是得忍住往前跑。而快遞費上漲會讓小的B2C網站承受不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