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商務在全球范圍內的迅猛發展,其不良影響—電子商務犯罪也日趨嚴重,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秩序的危害極大,并給傳統法律帶來了許多困惑和挑戰。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成為保障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關鍵。
一、電子商務犯罪類型的分析
電子商務犯罪是指電子商務領域中發生的犯罪,或者發生在電子商務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犯罪行為。從犯罪學的角度,電子商務犯罪可以界定為:嚴重侵害電子商務交易和以電子商務為依托危害社會的行為。它主要包括兩種類型:
1.嚴重侵害電子商務交易的犯罪。此類型的電子商務犯罪直接針對電子商務本身實施,犯罪人意圖通過犯罪行為,實現其各種非法目的。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1)侵犯電子商務信息。主要有:①盜用、竊取電子商務信息。指進入電子商務系統,非法使用和占有電子商務信息的行為。如竊取客戶密鑰、信息認證程序、數字簽名或者商業秘密,給被害人造成嚴重的損害的行為。②偽造、篡改電子商務信息。該行為通過破壞電子商務信息的完整性、原始性,使對方接收錯誤或無效的信息,從而給對方造成危害。
(2)破壞電子商務計算機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系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中任何一個組成部分發生故障都會影響整個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而電子商務計算機信息系統是電子交易的物質基礎,如果行為人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非法侵入電子商務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刪除、修改其中的應用程序和數據,破壞系統安全防護措施,將直接造成整個電子商務秩序的混亂,給交易各方造成嚴重損害。
(3)虛假認證。認證機構在電子商務體系中地位不僅重要,而且十分特殊。它監督、管理、認定交易各方的身份、資信,并維護交易安全。交易各方也有義務接受認證機構的監督管理,因此,認證機構提供的信息對交易方決策有著重要的指引和導向作用。如果認證機構工作人員惡意地虛假認證,可能使交易雙方受到嚴重損害。
(4)非法截獲、復制電子數據商品。在電子商務系統中不僅存在作為交易基礎的電子商務信息,還包括交易對象的數據商品。數據商品包括計算機軟件、數據庫和服務信息等。數據商品在互聯網上交易傳輸的過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截獲或者復制,給交易雙方造成嚴重的損失。
2.以電子商務為依托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電子商務低廉的營運成本,不受時空限制的交易方式,高速、便捷的交易程序等,在為我們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會為犯罪分子所利用。一些犯罪份子以之為犯罪工具或平臺來完成,其犯罪行為更具有隱蔽性,危害性也更大。主要表現在:
(1)利用電子商務洗錢。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虛假或真實的電子商務行為作掩護,利用網絡銀行結算的快捷性、客戶身份識別的模糊性以及兌付保密制度存在的安全漏洞,采用匿名方式在電子商務系統中進行賬戶之間資金的非法轉移。
(2)利用電子商務逃稅。電子商務活動通過網絡完成商務協議,而后進行貨物交付,使稅收征管和監控失去直接的實物對象,難以進行征稅。電子商務的便捷性、保密性使納稅人身份與交易細節的確定極為困難,也造成了傳統的監控手段失靈,無法有效地進行稅收監管。
(3)利用電子商務詐騙。電子商務使人們能夠輕松地進行商務活動,同樣也使商務詐騙行為更易得手、更難追究。犯罪人可能假借電子商務名義,簽訂電子合同,在騙取被害人貨款、定金后,便不履行或者不按合同規定履行交貨義務,甚至完全隱匿蹤跡,無法尋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