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正蛻變為“創富板”。剛剛滿周歲的創業板,無疑成為富豪們的造富“夢工廠”。截至12月15日,共有147家新興企業登陸創業板,總市值7546億元。在平均82.67倍的夢幻般市盈率光環籠罩下,創業板正以平均每天兩名的速度批量“制造”億萬富翁。
一面是一夜暴富的誘惑引得無數創業企業競折腰,另一面則是二級市場上投資者虧損連連。據騰訊網在9月30日的調查顯示,67.19%的投資者在創業板股票中虧損或浮虧。這一數據得到Wind資訊的側面印證:截至12月15日,147家創業板上市至今,有59家當前股價低于上市首日開盤價。
業內人士認為,相關公司成長性不符預期以及財務問題相繼被曝光,是導致其股價下跌的重要原因。
虛增利潤
對于同花順而言,上市之初的股價瘋狂已是明日黃花。這家因推出靚麗財報而受到投資者追捧的創業板公司,股價重新回歸沉寂。
從上市之初,同花順的業績便備受到質疑。據相關媒體報道:該公司財務數據自相矛盾,新增預收款與收入嚴重不匹配,2009年中報和年報均涉嫌虛增利潤。作為一家從事金融咨詢和數據服務的知名股票軟件公司,同花順的收入確認原則是,“在提供金融資訊和數據服務前向客戶預收全部款項,并在服務期限內平均分攤”。假設該公司1月份向客戶提供一套1萬元的股票軟件一年使用權,那么對應的上半年確認收入為5000元、預收賬款為5000元。
實際上2009年上半年,同花順股票軟件業務實際確認的收入高達4685萬元。而同期,股票軟件業務形成的新增預收賬款僅為2270萬元,從而使新增收入額遠超過新增預收賬款。
另據統計,從創業板推出至今,共有230家公司申請IPO審核,其中有37家公司因為各種原因未獲通過,涉及原因通常為公司治理、專利等問題。但漢鼎咨詢在一份報告中明確指出:“業績水平波動大,利潤主要來源于非主營業務收入或存在過度包裝”,被列為上述企業未能過會原因的第二位。
以蘇州恒久為例,2010年6月已經順利過會并成功網上發行的蘇州恒久IPO戛然而止,從而成為繼立立電子之后第二家在臨上市前被否的創業板公司。盡管證監會對外宣布被否的原因是“其申報文件中的專利情況與事實情況不符”,但相關人士指出涉嫌利用政府補貼增加利潤,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蘇州恒久《招股說明書》披露,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該公司享受的所得稅優惠合計分別為54.61萬元、530.47萬元、455.40萬元和375.29萬元,占當期利潤的比例分別為13.72%、30.25%、18.45%和18.29%。此外,蘇州恒久還享受政府多項專項資金和科研經費,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蘇州恒久所獲得財政補貼(稅后)占當期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41.63%、55.01%、11.13%和4.13%。
此外,還有創業板公司雖然順利上市,但在投資者的持續關注下,業績和財務報告的真實性也開始遭到懷疑。如吉峰農機應收賬款是凈利潤的27倍,被質疑為靠賒賬來提升業績。而朗科科技(300042.SZ)上市時因宣稱自己“發明了世界第一款閃存盤,并因此獲得閃存盤的基礎性發明專利”而備受追捧。但不久即爆出涉嫌虛假出資。股價由上市初的60元高位跌至目前的32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