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張的極限
100億的銷售目標,品類擴張的自主權,2011年春節之后,陳年把“壓力”和“權力”,同時交給了凡客五大產品事業部的主管,并由此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目標制定之后,肯定要將任務分拆到各個部門,當時,各個部門的壓力都很大。雖然第一季度增長很快,但也只完成了不到10億元的銷售,距離全年100億、分拆到每季度25億的目標還很遠。”一位前凡客人士表示。
“之前,凡客對于顧客二次購買的開發,已經到了極致,包括返券等手段,很多方法都是業內領先的,再想在二次購買上有突破已經很難了。現在,要實現更快的增長,所有的工作只能聚焦于新品開發和新品引進上了。”而根據陳年對各產品事業部總經理的授權,“從確定產品到最后賣出去(的決定權),全部都在他們手里”。
據這位人士透露,從2011年4月開始,包括日化和其它百貨品類產品,便不斷被前端的新品引進部門開發出來,甚至,由于新品開發速度太快,以至于很多新品“都來不及錄入ERP系統”。
不過,“前端不斷采購和引進新品,后端卻缺少有效的庫存管理和促銷推廣,因此,產生了大量庫存”。這位人士坦言,“在這一過程中,從采購到信息到庫存等各個部門,都已經意識到庫存在不斷增加,但由于各個部門有不同的指標壓力,大家都互相推諉,不愿意先把這個事情挑破”,“就這樣,直到9月份左右,由于庫存量實在太大了,已經達到了數億元,這一問題才最終被發現”。
本刊獲得的一份凡客上市申報材料顯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凡客的總庫存高達14.45億元(2.286億美元);而2011年6月底和2010年6月底,這一數字分別為8.5億元(1.347億美元)和1.98億元(3126.1萬美元)。
這位人士稱,當時,因為庫存問題,凡客很多高層都受到處分,副總裁被降級成總監,總監被降級成部長。這也是凡客前副總裁吳聲離職的一個原因,他在微博里面講的“躺著也會中彈”,就是這個意思。在這位人士看來,庫存一事,充分體現了凡客在運營上的壓力,以及“追求迅速做大規模”的急切心理。
在庫存快速增加的同時,凡客的銷售增長,并未達到預期。因為,新引入的產品,成功率并不高。此前,一位電商高管稱:“雖然凡客的SKU(單品)品類過萬,但銷售旺盛的,只有為數不多的鞋服產品。”
“要說今年凡客遇到的困難或是挑戰,就是過于猛烈地拓展品類,有一些錯誤,比如電飯鍋、面板、菜刀等。”2011年12月7日,陳年公開表示。
不過,2011年12月20日晚,面對本刊記者,他仍堅持稱:“如果不是在2009年大面積試錯的話,就沒有凡客2010年的收獲。我們鼓勵試錯,但一定要把握一個度。這個問題,我們6月底7月初開始反復討論,8月,更是進行了整個公司的全面反思。”
而反思之后,陳年隨即下調了凡客的年度銷售目標。
前述前凡客人士透露,2011年年中,凡客開始收縮了,開始砍銷售目標,從100億元砍到了60億元,“業務增長沒有預期那么高,需要立即懸崖勒馬,不然消化不了”,“應該說,凡客變得更加務實了,以前提得比較高調,但100億是個極限,本來就做不到”。
此前,一份坊間廣泛流傳的所謂“凡客財務數據”稱,2011年前三季度,凡客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全年銷售收入預計為32億元。多位接近凡客的業內人士對本刊記者表示,“20億”和“32億”這兩個數據,應該可以采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