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的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創業者的激情也空前高漲,但是整個市場并非像看上去那樣完美
2000年正值互聯網泡沫最大的時候,美國ePlanet基金剛剛成立不久,他們的中國合伙人孫文海建議在中國投一些項目。ePlanet基金的LP(limited partner出資人)很不理解,他們問孫文海和其他的GP(general partner 合伙人):為什么你們愿意把錢投向一個不是WTO成員國的國家呢?在他們看來,那個時候投資中國充滿風險。
然而僅僅三五年之后,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今年6月中旬,在著名風險投資中介咨詢公司清科集團主辦的“2006年中國創業投資中期論壇”上,清科集團副董事長呂譚平說,今年上半年到現在,美國有關的投資論壇會議,每三個會就有兩個講到中國。再也不會有人對到中國投資表示不理解了。
再看ePlanet基金,從2000年到現在,在中國已經投了11個項目,其中已經有4家公司上市了,包括百度、空中網、分眾傳媒和龍琪公司。孫文海對他們當初的決斷感到非常慶幸,他說:“我們恰恰好在所有的經濟騰飛之前進入了市場,進行了投資。”
在ePlanet基金進入中國之后,更多的外資VC(Venture Capital 風險投資,也稱創業投資)不約而同地進入中國,直到現在這種勢頭仍然沒有放緩的跡象。另外,這兩年市場上突然涌現一批本土基金,他們的資金規模有的并不遜于成名已久的外資VC。
VC的數量不僅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認為這是大勢所趨:“從VC募資的情況來看,規模越來越大,以前是3000萬,現在就可能是1個億了;可能今年管3億美元,明年就是5億美元了。”據華登國際基金合伙人江善頌介紹,華登國際在中國的決策層只有六個人,卻掌握著16億美元,短時期會超過20億美元。
基金規模越大,投出去的錢自然也就越多。2005年以前,很多基金的決策機構都不是在中國,而是在美國或其他地方,因此他們在中國的投資受到很大限制。2005年以后情況不同了,很多外資VC都把決策權授給他們的中國合伙人,因此中國項目的決策效率大大提高。根據清科公司的統計,去年上半年VC的總投資額為3.39億美元,今年上半年猛增為7.72美元,是去年的兩倍多。
殘酷的競爭
VC越來越多,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盡管目前中國市場上仍不斷地出現新的VC面孔,但是對于大多數VC來說,不管他們是本土的還是外資的,日子都越來越艱難。
如果留心一下就會發現,今年上半年關于新的基金成立以及新的項目融到一大筆資金的消息層出不窮。VC業界流傳著一個新的說法:現在整個市場LP比GP多,GP比創業者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