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李建光:Web2.0的成功需要大批VC賠錢
1月11日消息 IDG VC(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人李建光今日上午做客新浪財經中心VC人生,聊天中,他就自己的發展經歷、IDG投資策略以及中國WEB2.0的發展現狀及趨勢與新浪網友做了深入的溝通。
以下是聊天實錄:
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新浪財經中心“VC人生”的訪談現場,我是北京電視臺的潘槿瑜,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的這位嘉賓是IDG合伙人李建光。建光,你好。
李建光:你好,各位網友好。
主持人:各位網友除了通過電腦參與本次聊天外,也可以通過手機訪問新浪網,在移動中關注聊天全程,手機新浪網的網址是:sina.cn。我們現在正式進入訪談,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你的經歷嗎?
去美國求學想做學者
李建光:我的歷史很清白,背景很簡單,我是83年進北大,87年畢業,加入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做經濟研究做了將近五年,然后去加拿大讀了一個應用經濟學的學位,回來以后就改行做行業,首先在一個英國的投資基金做,做到1998年底,1999年加入到IDG,一直到現在,很簡單,很清白。
主持人:當時為什么選擇做風險投資這個行業呢?
李建光:我大學畢業以后進入到一個研究機構,我出國留學的很重要的目標是希望自己成為經濟學家,能成為一個學者、研究人員,但是我在北美加拿大以后也去美國,實際上是1994年,當時北美整個的經濟都比較簫條,當時我也去參加北美經濟學年會,當時感觸頗深的看到幾十個中國大陸留學生在美國含辛茹苦讀了經濟學的博士,很多人還是留在學校做博士后,找工作很難,對我當時打擊很大,我知道在美國想讀到一個經濟學博士在一流的大學真是一個很辛苦,要脫一層皮的一個任務。
我當時在加拿大讀完了碩士學位,我本來是要在斯坦福讀博士學位,當時看到那種情況,我真是有點怕自己花那么多時間讀那么多書,最后落到“海待”的下場,但是相反之下,亞洲經濟非常好,94年的時候亞洲金融危機以前,94年的時候我決定回來看看,也去新加坡、香港這些地方,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到當時我加入的英國的投資公司的負責人,他就說,我們在中國有這樣的一個基金,做投資,問我有沒有興趣,當時我很幸運,第一,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第二當時心里完全沒譜,我從來沒做過,我當時只是一個新手,我當時只有一個想法,趕快逃離科研研究人員的生涯,換一種生活和工作狀態,這就是為什么會有一個本來想作為學者的人變成一個投資人。
主持人:但是做學者的話,性格一般比較內向一些,但是選擇做風險投資這個行業的,我覺得大多數人內心可能都有不安分的因素在里面。
李建光:我覺得是這樣的,你看我現在根本不像個學者,當我離開研究領域的時候,包括我在加拿大學校的導師,包括我以后在斯坦福大學里的導師,他們都覺得非常惋惜,認為這么好的一個經濟學的苗子,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個職業生涯,他們是覺得很可惜。
我真的是一個挺好的研究人員,可能比較懶,寫的東西不多,但是每寫一篇東西還是挺不錯的,從性格上講,我個人有這樣一個深刻的體會,作為一個學者我有很多愛好,比如我很愛好體育,比如我想看電視,當我作為研究人員的時候,比如說今天晚上有球賽,我實際上沒什么事情,每當我看球賽的時候我心里就有內疚的感覺,怎么不去看書,不去想問題怎么看球賽,這一直困擾我的生活。
即使我有時間總是不能放松下來做你喜歡的事情,興趣所好的事情,變成了一個投資人,我覺得這種壓力就沒有了,我該工作我拼命工作,我該休閑追求別的方面的愛好,我很坦然,這是最大的變化,心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