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柳傳志,退休后干什么,他說愿做一位快樂的老頭。
不過,現在他還不能輕松,因為他在PE投資這個新舞臺的戲演得正酣。

由演戲到導戲
從做實業向資本運作轉變,有三方面因素促進了柳傳志的轉變:行業環境、社會環境以及自身。
柳傳志自言退居二線有自身年齡因素考慮在內。他說,做IT對新知識的增長要求很高,因此也漸漸感覺自己力有所不逮,到上世紀90年代末,聯想集團逐漸好轉,也覺得自己應該早點退出來。
實際上,基于以下兩個原因的考慮,柳傳志在努力調整新的奮斗航標:一是IT領域風險較大,只有兩家IT公司不是很安全;二是股東的資金沒有得到最大化的應用。
2000年,柳傳志成立聯想投資,一家做中小IT企業風險投資的私募基金。聯想投資第一期基金只有3500萬美元,2003年募集第二期基金7300萬美元;2006年底成立第三期基金,規模為1.7億美元,聯想控股出資50%。
進入私募基金領域初期柳傳志并沒有脫離IT思維,成立聯想投資也只是借助自己在IT業界的關系,借助自己將聯想由小做大的經驗,尋求新的利潤空間。
同一時期,受國內房地產風起云涌的影響,柳傳志成立了地產公司融科智地。這家公司目前在武漢、重慶、北京、長沙、天津累計獲得280萬平方米土地,住宅合同銷售金額超過23億元。
但2003年成立弘毅投資進入傳統行業,才真正為柳傳志打開了一個廣闊的投資空間。弘毅投資很快以收購中銀集團不良資產包和推動中國玻璃香港上市而聲名鵲起。弘毅投資目前管理的資金超過55億元,已投資超過32億元,被投資企業資產總額過143億元,2006年被投資企業整體銷售額為100億元,利稅總額接近13億元。
對此,柳傳志表示,由于我國消費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空間,曾經被認為是夕陽工業的鋼鐵業、紡織業重新受到重視;同時,在這些傳統工業領域出現了兩個契機:一是民營企業所占分量增重,出口量大增,一是國有企業改制;這為PE投資真正提供了有所作為的空間。
柳傳志愛用“跳出畫面看畫”來總結自己的變化。他說,做實業和資本運作的區別就類似于做戲的(演員)和看戲的(導演)的差別。“做企業是在演戲,投資是讓人看戲。比如說,導演要考慮京劇為什么年輕人不喜歡,要不要加快節奏,如果用這種視角來做投資,就比較方便,因為他會站在一個更遠的角度來看;而演戲的人就扎在里面,只注意到觀眾是否鼓掌。投資的人,要有更好的宏觀概念,站在一個看戲的角度,或者是更遠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