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開放
柳傳志常說自己愿意成為快樂的老頭,但他仍然不愿意輕言退休,他希望在投資領域有更大的空間施展。
柳傳志對企業生存環境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在過去20年中,國內企業生存的環境溫度正在變得越來越適宜了,如果說雞蛋孵化需要37℃,現在的溫度在37.5℃;而聯想創業時,環境溫度在42℃。
他說,在企業生存環境逐漸改善之際,政府對私募基金的態度應該更開放一些,讓私募基金有更適合生存的溫度。他認為,要做到這點首先要改變領導者的觀點,改變那種認為私募基金是吸血鬼的觀念。他說,私募基金投入企業,私募基金獲得回報,而被投企業可以獲得更大的回報。
比如江蘇玻璃,江蘇玻璃以前是債轉股企業,如今不僅在香港上市,而且有能力在高檔玻璃領域跟國外企業競爭,可以說,正是私募基金的進入把國有企業的銅變成了金子。
實踐早就證明開放不是洪水猛獸。1990年以前,我國通過高關稅,通過批文,把進口PC堵在外面,結果國內做PC的公司的產品質量也沒有提高。后來,關稅逐漸取消,IBM、康柏紛紛進入中國,但結果是國內企業打敗了這些跨國公司,涌現了一批像聯想、方正和同方這樣的企業。
他說,從這個角度上講,拿繩子捆住國有企業跟跨國企業斗肯定不行,而放 開手的企業,實際上能跟外國企業斗上一斗的。在投資領域也一樣,應該讓投資領域做得更活躍。(李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