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創投資金增長迅猛 已是創投大軍中堅力量 8年前1000萬元的投資,目前已增值20倍。政府資金正在改變原有的單一撥款方式,嘗試用“創投”這種市場化的模式引導國內 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政府創投”成為創業投資大軍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2月7日,信息產業部等部門聯合舉辦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創業投資暨“星光中國芯工程”成果報告會。
信息產業部資料顯示,截至2006年底,信息產業部電子發展基金以創投的方式累計投資24個項目,投資金額達2.66億元,目前所投資的股權價值達4.97億元,增值率86.8%。在這些投資項目當中,不乏人們熟悉的公司,比如中星微、凱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
不僅僅是信息產業部,上海、江蘇等地政府在過去幾年來,也都紛紛斥資成立了托管部分政府資金的專業投資公司,這些創投公司以市場化的運作模式,投資國內高科技企業,“政府創投”的影響力日益擴大。
2月7日,為了總結“政府創投”模式的經驗和不足,信息產業部、財政部和北京市政府聯合舉辦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創業投資暨“星光中國芯工程”成果報告會。在會上,各級領導對這種模式8年來的探索給予了肯定。 “中星微現象”與硅谷模式
如今的中星微是中國高科技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這顆新星的升起始于信息產業部電子發展基金8年前的一次大膽嘗試。
1999年,信息產業部電子發展基金改變了以往完全一次性撥款的方式,投資1000萬元作為中星微的起始資金,并成立盈富泰克創業投資公司(Infotech)來承擔創業投資的業務,入股中星微。之后,中星微陸續引進了保爾太平洋、GA Partner的基金以及富士通等企業的策略投資。
“當初的1000萬元現在已經增值了20倍。1000萬元資金不僅解決了中星微的起始資金,而且信息產業部以硅谷模式來運作中星微,吸引了許多其他創投的跟進。”2月7日,中星微董事長鄧中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